朱从玖:新股赚钱效应是“虚幻的”
中证讯
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朱从玖7日在第十六届(2012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表示,“新股热”是非理性现象,伤害了股市健康发展。他指出,新股赚钱效应是“虚幻的”。
他说,偏爱新股、给新股支付较高的价格、炒作新股,把这个现象统称之为“新股热”。“新股热”是非理性现象,伤害了股市健康发展,影响改革的效果,缺乏经验和风险意识的参与者伤痕累累,甚至机构也深受其害。
“新股热”增加了拟上市企业粉饰业绩的冲动,降低资本市场服务于经济的能力,监管机构、中介服务机构、代客理财的资产管理机构、分析研究人员以及中国上市公司饱受批评。从全局来看,除了少数人获利外,“新股热”导致多输的局面,十分有害。
朱从玖介绍说,1993年青岛啤酒(600600)开启了H股之先河,近20年来已有171家H股公司上市,使得我们有机会近距离比较国内和国际市场之不同。我们有很多公司到国际市场受到冷遇,但在国内市场鲜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今年的情况尤为突出。今年国际市场动荡,一大批公司到香港及境外其他市场上市受阻,有金融机构,也有知名的实业公司。只有为数不多的公司募股和上市成功,包括中信证券(600030)和新华人寿。据我所知,完成上市的公司说服投资人入股的过程十分不易,充满艰辛。但国内IPO市场,尽管比去年有所下降,不论大盘小盘出现认购踊跃的局面,只有八菱科技(002592)遇到些小的波折,其他公司畅通无阻,IPO市场看上去是一派繁荣的局面。
从国际市场情况看,大部分股票由机构购买,散户个人只认购很小部分,像中信证券和新华人寿H股发行中,个人愿意购买的股份不到5%,使得预分配给公开认购的10%的股票要回拨一半给机构。我们的情况则是:由于多年来的“新股热”和新股虚幻的赚钱效应,超过50%的新发行股票作规定由上申购,即散户认购了大部分新发股票,这种情况下,上中签率仍然较低。2010年和2011年新股上中签率分别为0.88%和2.27%。在2011年上市的282只股票中,上中签率超过5%的只有26只,占比十分低。
“新股热”由来已久。曾记得2009年以前新股冻结资金动辄上万亿,多的超过3万亿。据估计,当时聚积的打新资金超过5万亿。机构和个人、专业理财公司和普通的实业公司,千*万马齐上阵。
不可否认的是,申购新股有虚幻的赚钱效应,这是“新股热”能够持续的根本支撑。2009年以前,打新股收益巨大,所以囤积的资金也多。2009年以后,取消了发行价格的窗口指导,发行价格上升,破发逐渐成为常态,不过大部分新股在首日都是有涨幅的。简单平均算下来,2010年和2011年首日涨幅平均在30%以上,2010年的首日破发率约为7%,2011年约为27%。
打新赚钱的原因是二级市场一直在为新股支付高价格。简单平均统计,股权分置改革新老划断后,2006年6月—2009年7月,按新股首日上市的收盘价计算,中小板收盘价市盈率平均约为70倍,主板收盘价市盈率平均约为57倍;2009年7月后不再对价格进行窗口指导至今,中小板新上市公司同样口径计算的市盈率约为71倍,主板约为51倍。这就是说,无论发行定价高低,二级市场在近六年来一直在为新股支付大致相同水平的高价格,二级市场的新股成本长期处于高位。同时,新股上市交易一段时间后,特别是在交易60天后,价格呈明显下降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