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年12月1日是第28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世界艾滋病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合力抗艾,共担责任,共享未来”,旨在号召各级、各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都要勇于承担防治责任,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各尽其力,各负其责,同心携手,加强合作,共同防治艾滋病。近年来,我国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增长较快,年1-10月份共报告例学生感染者和病人,比去年同期增加27.8%,因此,青年学生是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点。早在年,国家就提出要把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大中学校教学计划,保证从初中到大学阶段的学生均能得到有关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教育。然而,十年过去了,我们依然能看到不少青少年,因为相关知识的匮乏和侥幸心理而感染艾滋病,这其中男男同性群体艾滋病的感染率增幅尤为显著!有效遏制青年学生中艾滋病快速蔓延,对全国艾滋病疫情控制至关重要。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是每一位儿少卫生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1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及发展趋势
全国艾滋病疫情监测数据显示,15岁及以上的学生艾滋病感染者人数逐年稳步快速上升,从年的例,上升到年的例,再到年例,而今年1~6月,新报告学生艾滋病感染人数比去年同期又上升了35%。年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新报告艾滋病感染者中身份为学生的感染者人数超过例的就达到13个省份。今年1~6月新诊断报告的学生艾滋病感染者中,77%为大专院校的学生,98%为男生;从传播途径来看,主要为性接触传播,其中男男性传播占81%,异性传播占17%。
青年学生性观念及性行为的变化是造成学生艾滋病疫情上升的主要原因。-年在全国部分地区开展的连续横断面调查结果显示,在名学生中,曾经发生过性行为的比例为8.3%,首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48.5%,其中与临时性伴安全套使用率仅占五分之一,而与商业性伴及男性同性性伴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比例均在5%以下。
学生中的艾滋病疫情在未来5年预测会出现几种变化趋势:一是随着母婴阻断措施力度加大,每年新报告15岁以下学生艾滋病感染人数将会逐渐下降;二是每年新报告15岁以上学生艾滋病感染人数会继续以较高的幅度增长,其中男男同性性接触仍是主要传播方式,青年学生中的异性传播感染病例数将会出现缓慢增长;三是青年学生中艾滋病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在未来5年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
2学校艾滋病防治策略
在青年学生中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要充分考虑学校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特殊性。青年学生中艾滋病感染主要发生在高中毕业进入大专院校后,少数发生中学阶段,或者母婴传播的病例在上学后发现。因此,学生艾滋病防治要突出青少年为主,尤其是在从中学向大专院校的过渡阶段。进入大专院校的学生突然间没有了压力,加上刚到一个新的生活环境面临很多诱惑,不少人有了高危性行为。此外,刚刚进入大专院校的大学生,不仅在生活习惯上发生了改变,在生理上也基本发育成熟,性冲动的诱惑使得部分学生难以控制。因此,在学校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2.1上好防艾第一课步入大专院校是人一生中一个重要的转型期,学习和生活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抓住这个关键时机,给新进入大专院校的青年学生上好预防艾滋病第一课非常重要,将使其一生受益。要警醒青年学生,艾滋病是目前威胁青年学生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最主要严重传染病。要让青年学生知道,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各种造成感染的风险和预防措施。动员青年学生行动起来,积极加入到艾滋病预防活动中来,从自身做起,保护自己不被艾滋病感染,这本身就是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大贡献。还要做到不歧视艾滋病感染者,并为校园和社会创造一个不歧视艾滋病的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2.2通报疫情通报当地艾滋病疫情,尤其是学生生活所在城市的艾滋病总体疫情及学生感染情况,对青年学生的警醒和触动,远比泛泛地宣传效果要好。各地卫生计生部门定期向教育部门,尤其是学校及其青年学生,通报学生的艾滋病疫情最新状况,是预防学生中艾滋病传播流行非常重要的措施。这种通报不能仅仅停留在行*层面,或者教师层面的了解情况,更为重要的是在青年学生中入耳、入心,并能够联系自己切身实际,起到提醒和预防作用。
2.3开展校园防艾活动在校园开展针对性的艾滋病防治活动,宣传教育是基础。宣传教育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利用新媒体,把艾滋病基本知识和防护措施传递给青年学生,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安全性行为的概念和意义。同时,要让学生能够方便地获得安全套。还要让学生知道学校附近艾滋病防治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的详细情况,对有咨询或检测需求的学生可以方便获得专业性的指导和帮助。
2.4从小加强性教育要切实加强青少年的性教育,要把性生理、性观念、性道德教育真正纳入中小学的日常课程中,让青少年从自然科学的属性学习和认识男女性生理特征和差别,从生理、心理、精神和社会科学属性正确认识性行为,培养青少年健康的性观念、负责任的性行为。这不仅是从长远角度控制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的根本措施,也为重塑良好社会风气增添正能量。
3艾滋病防控工作中需注意的问题
3.1方式方法在校园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时,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让社会误认为青年学生成为艾滋病流行的主要受害人群,防止人们对那些参与艾滋病咨询和检测的学生产生歧视或偏见。
3.2校地结合校园艾滋病防治活动与当地艾滋病防治工作既要有机结合,同时要保持相对独立性。校地防治艾滋病的有机结合是指校园艾滋病防治活动必须纳入当地艾滋病防治整体计划,教育与卫生和计生部门要给予*策和经费保障。保持一定的相对独立是强调青年学生自己组织艾滋病防治活动,要防止社会上艾滋病感染率高的活跃人员进入校园,避免对学生人群可能造成更多的感染。
3.3多管齐下要充分认识到,造成艾滋病传播的性行为受到很多因素影响,不是增加了艾滋病防治知识,就能完全杜绝危险性行为及其引发的艾滋病传播。需要多管齐下,认真梳理造成青年学生艾滋病传播环节的关键节点,对多个环节实施精准定位干预。
3.4知情保密学生中的艾滋病感染者要让其之情,深入调查感染路径,指导加强个人防护和保护他人。同时,要特别注意做好保密工作,防止学生感染者信息泄露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关于寿命:HIV感染者的寿命和生存的影响因素
艾滋病病*(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的生存时间和寿命一直是艾滋病研究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