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蛋白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糖尿病应该如何诊断和预防 [复制链接]

1#

不少人下意识地将糖尿病与糖联系在一起,认为是“吃糖造成的糖尿病”。虽然都有个“糖”字,其实糖尿病是人体协调系统出了问题,是一个“不良生活方式”所导致的疾病。

那么,目前诊断糖尿病具体有哪些方法呢?

读懂诊断糖尿病的血糖指标

1.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是指在隔夜空腹(至少8~10小时未进任何食物,饮水除外)后,早餐前采的静脉血,所检定的血糖值,是糖尿病最常用的检测指标,反映胰岛β细胞功能,一般代表基础胰岛素的分泌功能。

空腹血糖3.89~6.11mmol/L为正常,6.1~<7.0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7.0mmol/L为糖尿病(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改日复查确认)。

2.随机血糖

指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的血糖值,不能用来诊断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受损。随机血糖同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一样,是糖尿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3.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是一种葡萄糖负荷试验,用以了解胰岛β细胞功能和机体对血糖的调节能力,是诊断糖尿病的确诊试验。

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7.8mmol/L为正常,7.8~11.1mmol/L为糖耐量受损,≥11.1mmol/L为糖尿病(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改日复查确认)。

4.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就是血糖和红细胞里的血红蛋白结合的产物。血糖要总是高了,和血红蛋白结合的就多了,糖化血红蛋白就会升高。

糖化血红蛋白有个特点,一旦结合形成了,就分不开了,变不回去了,所以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反映平均血糖的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人体近2-3个月内血糖的平均水平,而不是某一个时间点血糖的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是反映长期血糖变化的稳定指标,不受进餐的影响,检测时可以任意时间采血,不需要空腹。

糖化血红蛋白采用亲和色谱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正常值为4%~6%。

预防糖尿病,也变得极为重要。

1.改善生活方式

控制每天的总热量、减油控盐、少喝含糖饮料、忌暴饮暴食等。

要做到早睡早起,保证正确的作息规律,每天保证6-7小时的睡眠时间。

运动应该做到持之以恒,坚持每天的有氧运动,每周保证1小时的无氧运动。

2.每年体检,尽早发现糖尿病

对于有这类情况的人群,必须定期检查血糖。如:

年龄大于45岁;

曾有血糖异常的病史;

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

血脂异常的人;

有高血压或心脑血管病的病人;

年龄大于30岁以上的高龄孕妇,或曾患妊娠糖尿病的妇女,或曾分娩过4千克以上巨大儿的女性,或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女性;

常年不参加体力劳动的人;

使用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药物的人。

3.对特殊人群进行早期干预

糖尿病的预防关键在于早期干预,干预方法包括:饮食、运动、心态、作息等生活方式的改善,也包括药物干预。

药物干预主要使用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降血脂药物、减肥药物等,如二甲双胍、吡格列酮、阿托伐他汀、非诺贝特、奥利司他等。

需要进行药物干预的人群主要有:肥胖者、高血脂的人、有高胰岛素血症的人、服用利尿剂降血压的人、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人。

来源: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本文重在医学知识普及,不求任何经济效益,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我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