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蛋白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全力以ldquo复rdquo实 [复制链接]

1#

日前,国内疫情局势渐趋稳定,医疗秩序逐渐恢复;但境外输入病例仍不容小觑,抗疫之战任重而道远。值此特殊时期,作为血液科医生,应如何优化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患者的治疗,从而应对疫情带来的挑战呢?

RRMM患者的诊疗一直是临床难题,对于一线治疗后复发患者,蛋白酶体抑制剂(PI)联合免疫调节剂(IMiDs)的化疗方案可缓解的疾病深度及达到的生存获益均有限。随着达雷妥尤单抗等药物的获批,MM治疗正式跨入了免疫治疗时代。达雷妥尤单抗因其独特的双重作用机制,可弥补化疗方案的短板,被NCNN指南推荐用于PI和IMiDs治疗后复发的MM患者。

本期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的姜波教授以一例在临床中诊治的RRMM患者为例,分享了使用首个靶向CD38单克隆抗体——达雷妥尤单抗优化治疗RRMM患者的临床经验。

病例导师

齐*元教授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院GCP病房负责人

从事血液病临床与基础研究多年

临床上以各种血液病及大内科各专业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见长

对各种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国内首次报告7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获得性血红蛋白H病患者

在国际上首次用单个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证实范可尼贫血患者染色体断裂

发表中英文论文17篇

参与7部论著编写

此病例一线诱导使用IRD方案,最佳疗效为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但由于患者对来那度胺治疗不耐受,使用伊沙佐米单药治疗后又出现生化复发,根据其既往的缓解深度和持续时间以及复发性质等,考虑应换用其他作用机制的药物进行治疗。

年7月,达雷妥尤单抗已被我国批准,用于单药治疗用于单药治疗PI和IMiDs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的RRMM患者,其直接杀伤肿瘤细胞以及针对免疫微环境的双重作用机制,可弥补传统化疗的短板。GENSIRIUS研究联合分析表明,达雷妥尤单抗单药治疗中位5线的患者,ORR率可达30.4%,与真实世界的中位生存期相比,可延长1年;而且亚组分析显示,越早使用达雷妥尤单抗治疗,患者的获益越高。首次复发的患者使用达雷妥尤单抗治疗获益更显著,可以实现更深地缓解。

该患者使用达雷妥尤单抗治疗一次便达到了VGPR,目前仍维持VGPR,并且在整个使用过程中,未发生IRR事件及其他不良反应。

病例作者

姜波博士

中国医院GCP中心

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学士学位

年7月毕业于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血液学硕士学位

年1月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学博士学位

近4年承接I期临床试验十余项

涵盖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瘤,淋巴瘤,MDS,ITP等多个领域

年成功申请协和青年基金

年承担“血液系统疾病新药临床评价技术平台建设”中的子课题

戳”阅读原文“,我们一起进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