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hemoglobin,GHb)是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血清中的糖类相结合的产物。
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红蛋白的一部分,占血红蛋白的4%-6%。
它是通过缓慢、持续及不可逆的糖化反应形成,其含量的多少取决于血糖浓度以及血糖与血红蛋白接触时间,而与抽血时间、患者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无关。
GHb可有效地反映糖尿病患者过去8~1周平均血糖水平。
GHb由HbA1a、HbA1b、HbA1c组成,其中HbA1c约占70%,且结构稳定,因此被用作糖尿病控制的监测指标。
所以,临床上常用HbA1c来代替GHb来表示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临床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总体控制情况的指标。
若糖化血红蛋白9%说明患者持续存在高血糖,会发生糖尿病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同时也是心肌梗死、脑卒中死亡的一个高危因素。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可用于指导调整治疗方案。
糖化血红蛋白对判断糖尿病的不同阶段有一定的意义。
脑血管急症等应激状态下血糖增高,但糖化血红蛋白却不增高。
妊娠糖尿病仅测血糖是不够的,要控制糖化血红蛋白,可避免巨大胎儿、死胎、畸胎、子痫前期更有意义。
正常参考范围
HbA1c采用亲和色谱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正常值为4%~6%。
《中国型糖尿病防治指南(00版)》建议HbA1不小于6.5%组为糖尿病诊断标准。
临床检测影响因素
(1)参考值随年龄增大有一定增加。
()高脂血症标本可使结果偏高。
()实验室温度、试剂的离子强度、pH可对测定结果有一定影响。
检测注意事项
HbAlc不受每天血糖波动的影响,也不受运动或食物影响。
患有血红蛋白异常性疾病的病人,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结果是不可靠的,应以空腹和餐后血糖为准。
治疗初期,每个月监测1次,达标后可以每6个月监测1次。
控制目标
HbAlc的控制范围应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年发布了《中国成人型糖尿病HbAlc控制目标的专家共识》,根据患者的年龄、糖尿病并发症、伴发病、治疗方案等因素给出了不同的目标值。
表:中国成人型糖尿病HbA1c控制目标值
临床IVD试剂
方法:比浊法,层析法,酶法,色谱法等;
其中,比浊法为主要方法,超50%,层析法,约0%。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