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蛋白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杨建雄教授 [复制链接]

1#

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需要想象力和好奇心,这些是没有争议的。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则是众说纷纭的。有人认为,学知识多了,想象力和好奇心就下降了,因此,要弱化知识学习才能提高创新能力。有人还断章取义地引用某某名人的说法来佐证这一观点,还有些写文章宣扬这一观点的人,已经可算作名人了。结果,使这一观点相当流行。但我觉得,这种新的读书无用论是错误的,有害的。

首先,不能将违反社会规律或自然规律的胡思乱想和胡作非为看作创新。因无知而产生的幻想和妄想不能称作创意,因无知而违反社会规律或自然规律的作为,只能称作胡闹。比如,想进入随心所欲,不受任何约束的社会环境,就是幻想或妄想。骑着单车在高速公路乱跑,或制造一个三角形的车轮子就是胡闹。

什么是创新?发现前人尚未发现的社会规律或自然规律,提出符合社会规律或自然规律的新观点或新方法,创作有一定社会价值或应用价值的新作品或新产品都是创新。

具备什么条件才有创新能力呢?创新者必须对相关领域有深入全面的了解,才能够敏锐地找到创新的切入点,具备创新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有足够的洞察力,才能挖掘和升华创新工作的价值。

换句话说,创新需要很好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需要丰富扎实的科学知识做根基,需要有以科学知识为根基的想象力、好奇心和洞察力。

为了说明这一问题,我想用通俗的方式,介绍几位一流科学家对蛋白质结构进行X-射线衍射研究的故事。

(1)布拉格父子的诺贝尔之路

亨利.布拉格(HenryBragg,~)有极高的数学天赋,年考取剑桥大学的奖学金,进入三一学院,在年和年连续获得该校数学竞赛的优胜奖。年他从剑桥大学毕业后去了澳大利亚,年24岁的亨利.布拉格就被录用为南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的数学物理教授。此时,他几乎一切从零开始,自己制造仪器,边学边教,教学相长,很快就成了一位深得学生和同事们高度赞赏的优秀教授。年亨利.布拉格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返回英国后,他分别于~年和~年,相继担任了利兹大学的卡文迪什物理学教授和伦敦大学的奎恩讲席物理学教授。

做了教授的亨利.布拉格依然不断学习,自我完善。为了自己动手做实验仪器,他还抽时间到设备制造公司当学徒,学习使用车床。他热切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