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肾性贫血的三个误区,相信大多数肾友都不知道。
慢性肾脏病发展至肾衰竭时,随着肾功能的减退,贫血也会越来越重,这时由于肾功能损伤后,促红素分泌不足,导致骨髓造血障碍,红细胞生成减少。
贫血可以表现为头晕、乏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心慌、呼吸急促、消化不良,严重者影响重要脏器供血,出现生命危险。
那么如何纠正贫血呢?
相信肾衰患者出现贫血是都是通过注射重组人促红素来纠正贫血,但是关于治疗贫血过程中的三个误区你都知道吗?
1、纠正贫血不要求纠到正常范围
指南建议,当血红蛋白浓度低于g/L时,就开始应用重组人促红素治疗。
非透析患者要求血红蛋白不超过g/L,尿*症常规透析患者治疗指南建议将血红蛋白维持在-g/L,当血红蛋白超过此范围时,就应该减少促红素用量。
因为相关研究发现,当血红蛋白超过g/L时,促红素的副作用要大于其带给患者的益处。
2、纠正贫血不能太快
当出现贫血后,尤其是那些血红蛋白小于60g/L达到输血指征的患者,恨不得一天就把血红蛋白纠正到正常范围。
严重的贫血不是一天造成的,纠正贫血也不能太快,治疗指南规定血红蛋白增长速度应控制在每月10-20g/L,4个月内达到目标值即可。
如果血红蛋白升高太快,就可以增加血液粘稠度、升高血压,增加血栓形成风险,增加心脏负担。
3、贫血改善太慢,不能一味地增加促红素用量
临床上经常碰到一些患者,嫌贫血纠正的太慢,就一味的要求增加促红素用量,原来单位每周两次,一周不见效,之间增加到单位每周两次,效果不好,又增加到单位每周三次。但最后血红蛋白还是增长太慢,甚至比原来还低,一度怀疑用的药是假的。
大家可能不知道,促红素只是促进造血的,造血是需要原料的呀。就像生产一个产品,有机器,还需要有原材料。造血的原材料主要是铁和蛋白,其次是叶酸和维生素B12。对于应用促红素效果不好的,大多数都是因为铁缺乏,所以还需要补充铁剂。铁剂补够了,血红蛋白才会顺利的上升。
铁剂有没有补够,主要看两个指标:铁蛋白和转铁蛋白饱和度。
血液透析患者:铁蛋白ng/ml,且转铁蛋白饱和度20%。
非透析或腹透患者:铁蛋白ng/ml,且转铁蛋白饱和度20%。
以上就是治疗贫血过程中常见的三个误区,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