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有低血糖和餐后明显高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就会测得正常
得了糖尿病的患医院化验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了解自己长期的血糖状况。糖化血红蛋白是目前反映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控制情况的核心指标。但是,一些糖尿病患者认为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就说明血糖控制良好,可以高枕无忧了,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
因为糖化血红蛋白只能解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风险的11%,而血糖波动可能是导致糖尿病视网膜并发症的其他因素之一。糖化血红蛋白相似的糖尿病患者,其血糖波动的幅度可能相差甚远,其结果也可能截然不同。这是因为,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过去连续2~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是一个平均值。如果在这2~3个月内经常存在夜间持续无症状性低血糖以及餐后明显高血糖状态,由于高血糖和低血糖的相互抵消,就会表现为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良好,而实际上血糖非常糟糕的假象。
动态血糖监测(CGM)虽能了解全天血糖,但不适合日常普及使用
的方法看到这里您可能会问,除非一天24小时连续不断地监测血糖,才能真正知道自己一天的血糖变化。否则,即使一天内大部分时间监测血糖,也可能有很多时间段高血糖或长时间的低血糖(患者自己未察觉)未被发现,最后出现平均值即糖化血红蛋白正常。确实如此,所以,在临床上有一种称为动态血糖监测(CGM)的方法,可监测病友24小时的血糖。不过,动态血糖监测虽然能准确、全面的反映血糖波动的情况,但缺点也较为明显,比如仪器探头价格较贵,操作相对复杂,不适合广大糖友日常普及性的使用。有没有一种更为简便的方法,帮助糖友了解血糖波动情况呢?
怎么样用日常监测的血糖评估全天血糖?
年发布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管理专家共识》(简称《共识》)建议,采用自我监测全天7次的指尖血糖,套入公式计算,就能评估血糖波动的程度。自我血糖监测灵活方便,易于操作,相对经济、可行性高,通过每日7次的血糖监测能够较为准确地估计2型糖尿病患者一日的血糖波动,且与动态血糖监测结果基本接近。通过动态血糖监测和自我血糖监测两种方式,我们就可以了解自身血糖波动的状况。
首先,我们需要测7个时间点的血糖(餐后指餐后2小时的血糖)
举例:王女士3餐后血糖值分别为15、18、16mmol/L,对应的3餐前血糖值分别为6、8、9mmol/L,睡前血糖为12mmol/L。
计算血糖波动幅度的方法
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正常参考值<2.2mmol/L
餐后血糖波动幅度为3餐后2小时的血糖与相应餐前血糖差值绝对值的平均值。
举例:王女士一日的餐后血糖波动幅度为[(15-6)+(18-8)+(16-9)]/3=8.6mmol/L,超过了正常参考值,其血糖波动幅度是异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