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蛋白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惊1型糖尿病转为2型糖尿病这到底是怎么 [复制链接]

1#

“怎么样,郭主任,您看,我能少打两针吗?”王女士急切地问道。

“当然可以啊,而且可以不只是少打两针。我个人的意见是,以您目前的情况,可以完全停掉胰岛素,只接受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我肯定地回答说。

我第一次见到王女士,是在两年前的一个秋天的下午。那天的患者似乎并不是很多,我记得她是在我门诊快要结束的时候来到诊室的。她进门的时候表情凝重,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这使得她那原本还很年轻的脸上笼罩了一层岁月的沧桑。

“您好,请坐!”我热情地招呼道。

王女士向我点了点头,算作回应,然后坐下,把手中的病历放在我的面前,迟疑了片刻,然后开口说道:“郭主任,没有想到您这么年轻啊!我还以为是位老专家呢。”

“看来跟您想象的有些差距啊,其实我已经不年轻了,可以算得上是资深老*医了。”我笑了笑,想努力缓和一下气氛。

王女士摇了摇头:“您真的不像资深老*医,也许是因为您长得年轻吧。不过这些并不重要,我是被我的几位朋友极力推荐过来的,我想,既然他们那么推崇您,您一定是一位比较值得信赖的医生。”王女士停顿了一下,接着说,“我这次专程过来,是想请您帮个忙的。”

“谢谢您对我的信赖,您别客气,这原本就是我们医生的职责,无所谓帮不帮忙的。您有什么问题?”我笑着询问道。

“郭主任,您真是很平易近人,这一点确实是出乎我的意料了。

我以前接触到的专家大多是不苟言笑的,一副居高临下的样子。所以,医院看病我都很紧张。我今天进诊室之前也很紧张,但我现在已经不紧张了。这种感觉真的很难得。”看得出来,王女士的表情与刚进诊室时相比,明显已经放松多了。

“哦,这主要是因为性格的差异吧,我这个人比较随和,所以,在与患者的沟通方面,会更加融洽一些。”我笑着回答说。

“像您这么随和的大夫好像不多啊!郭主任,所以我才觉得很难得。我还是赶紧说我自己的事吧。我是在去年的这个时候被诊断为糖尿病的,当时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比较高,尿里面还有酮体,好像胰岛功能检查的结果也很不好,经治医生给我的诊断是Ⅰ型糖尿病,收治住院后,直接就给我上了一天注射四次胰岛素的治疗方案,就是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睡觉前注射长效胰岛素的那个经典的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医院里住了将近两周,出院时血糖已经控制得不错,空腹血糖值多在7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值也大多在10mmol/L以下,每天的胰岛素注射剂量将近50个单位。但在我出院两周后,就开始发生低血糖了,低血糖的发生时间基本上是在午餐前、晚餐前以及睡觉前,有时候夜里也有,空

腹血糖也降得比较低了。低血糖的滋味真的很难受,我心里也很害怕,医院就诊,医生根据我的血糖记录帮我减少了胰岛素的使用剂量,可是过一段时间以后,低血糖又来了,医院调整胰岛素的剂量,后来,时间久了,我也努力学习了很多相关的知识,听了很多讲座,查了很多资料,我现在都会自己调整胰岛素的剂量了。”说到这里,王女士笑了笑。

“您现在还是每天打四针胰岛素吗?目前每天的胰岛素注射剂量是多少?”我问了一句。

“治疗方案一直就没有变过,只是剂量比以前少多了,我现在每天的胰岛素注射剂量只有16个单位,三餐前和睡前注射的胰岛素剂量都是四个单位。”王女士回答说。

“除了每天四次胰岛素注射,服用口服降糖药了吗?”

“没有,只有胰岛素。”王女士回答。

“现在还发生低血糖吗?”我追问了一句。

“偶尔还是会的,不过都不是很严重,吃点东西就过去了。我现在已经养成习惯了,不管去哪里,身上是必然要备着食品的。每次出门前都要检查一下零食带了没有,我觉得我都快得强迫症了。”王女士苦笑了一下。

“想过停用胰岛素吗?”我笑着问了一句。

“不是没有想过,但是医生说我患的是Ⅰ型糖尿病,只能用胰岛素治疗,我也就不想了。我想,这就是我的命吧!”王女士叹了口气,接着说,“说到命,我觉得糖尿病改变了我的命运啊!自从被诊断为Ⅰ型糖尿病,打上每天四针的胰岛素,我就觉得我的人生被彻底颠覆了。我原本是一位非常上进、非常有追求、非常有事业心的人,我在我们单位也是绝对的业务主力,但凡有什么大型的或非常重要的攻关项目,那都是少不了我的。但是自从得了糖尿病

以后,我就变得消沉了。做什么事情都非常消极,能躲就躲了。我们单位承接的一些国家级重点项目是需要经常出差的,去实地了解和解决一些问题。以前我经常去,但现在我哪里都不想去,能推掉的都推掉了。领导们知道我的具体情况,也都很理解,也非常照顾我。”

“但是现在难题出现了,领导也很为难,我们承担的西部的一个重要项目出了一些问题,很棘手,去了两拨人都没有搞定,领导认为只能由我出面去尝试一下,因为我对这个项目更熟悉一些。说心里话,我是不太想去的,但是于情于理都很难推脱,于是我就感到很纠结。但我也明白,这次我是必须去的。这次出差要两三周左右,如果不顺利,时间可能会更长一些。据说当地的条件不是很好,出差期间的工作也会非常紧张,所以,我就幻想,能否在出差期间把我的胰岛素治疗方案简化一下呢?此前,我已经医院了,医院取的药。我前两天去找了给我制定治疗方案的那位医生,可医生听了我的想法后明确表示不同意,他说目前的方案是最适合的,如果调整方案可能会对疾病的控制不利,劝我照常治疗。我不死心,就打电话咨询几位糖尿病病友,问他们是否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一问还真有。其中一位就是您的患者,有一次出国期间就请您帮忙给调整了方案,据说效果非常不错,让他轻松地享受了一个开心的假期。他极力推荐我来找您。所以,我就来了。”王女士道出了事情的原委。

“我明白您的意思了,我考虑一下吧。其实,那位医生说得没错,对于Ⅰ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您现在接受的三短一长的基础和餐时胰岛素方案应该是最适合的。”我笑了笑,然后仔细地翻看王女士的血糖记录。

王女士记录得很详细,也很系统,像实验记录一样,有图表,有曲线,看起来一目了然,很有科学家的风范。我翻看了王女士过去一年的血糖值变化情况,重点看了近三个月,尤其是近两周的血糖值。我发现王女士的血糖控制情况总体来说还是相当不错的,空腹血糖值基本上都在4mmol/L至6mmol/L之间,餐后2小时血糖值也大多在4mmol/L至8mmol/L之间。近两次糖化血红蛋白值都在6%以下。我又详细地询问了一些包括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在内的一些相关情况,也安排了一些相关的检查。

我开完检查单,抬头看了一眼王女士:“我初步感觉您的治疗方案不是不可以调整的。您明天早上空腹过来,我给您安排了一些检查,包括肝肾功能、胰岛功能、糖化血红蛋白等,抽血检查的结果明天下午就能出来,您后天上午再来找我,咱们根据检查的结果最后确定是否对您的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王女士听了我的话,很受鼓舞,原先进门时的阴云密布表情现在也明显舒展多了。

一天后,王女士如约而至。检查的结果也很令人欣慰,包括肝肾功能在内的生化检查与血、尿、便三大常规检查结果均在正常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结果为5.7%,胰岛功能的检查结果也非常令人兴奋,各时间点的C肽水平均正常,这一点也正如我所预料的一样,患者经过一年的胰岛素强化治疗,胰岛功能已经显著恢复了。

我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调整患者现有的治疗方案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怎么样,郭主任,您看,我能少打两针吗?”王女士急切地问道。

“当然可以啊,而且可以不只是少打两针。我个人的意见是,以您目前的情况,可以完全停掉胰岛素,只接受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我肯定地回答说。

王女士听到以后大吃一惊:“停掉胰岛素,这太出乎我的意料了!我患的不是Ⅰ型糖尿病吗?怎么可能停掉胰岛素呢?”

“我觉得您患的不一定是Ⅰ型糖尿病,我看了您去年刚刚诊断时所做的胰岛功能检查的结果,确实是相当不好。但是以此诊断为Ⅰ型糖尿病,我认为证据是不太充分的。因为您当时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水平都很高,由于高糖*性的影响,胰岛素的分泌会受到显著的抑制,所以,在这种高糖状况下测得的胰岛功能所展示出的可能并非你真实的胰岛功能状况。如果能在将你的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的情况下再进行这一检查的话,结果将更加客观,也更具参

考价值。您昨天抽血所查的胰岛功能的结果与去年刚诊断时所查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相比而言,我更相信您昨天的检查结果,而根据这一结果,您的胰岛功能还是相当不错的。所以,我才说您可以尝试停掉胰岛素而改为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我尽量简明地解释道。

“哦,我明白了。这个结果真是太让我兴奋了。这是我一年来所听到的最好的消息。太谢谢您了。”看得出来,王女士非常高兴。

我停掉了王女士的每日四针的胰岛素,为其开了两种口服降糖药物——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叮嘱其严格按照医嘱服用,继续密切监测血糖的变化情况,有问题可以来门诊找我。王女士取了药,高高兴兴地回去了。

一周后,王女士又挂了我的号。王女士告诉我,改为口服药一周以来,血糖一如既往的平稳,服药后也没有什么不适的反应,她非常满意,并表示非常感谢。她说她第二天就要出差了,等出差回来后会再来门诊向我汇报血糖的情况。我告诉了她一些在出差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并祝她工作顺利。

一个月后,王女士再次来到门诊,据王女士讲,出差的过程比较顺利,问题已经圆满地解决了,她的领导非常满意。她出差期间一直严格遵医嘱服药,坚持监测血糖并详细记录,从记录的血糖情况来看,她的血糖控制情况也非常不错。我听了以后,也很欣慰。

一转眼,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王女士的血糖情况一直都非常稳定,其间我还根据她的血糖情况为其调整了一次治疗方案,停掉了其中的二甲双胍,所以,近一年多来,她只服用一种口服降糖药物,就是阿卡波糖。

据王女士讲,我为其调整的治疗方案对她的影响非常大,使她从非常消极悲观的状态中解放了出来,使她恢复了活力,对生活重新充满了信心,工作上也更加积极主动了,当然,这一切也使她对糖尿病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