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档案
张钢,陆**医大学高原*事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高原医学的教学与研究,擅长高原健康维护及高原病防治,多次作为专家组成员指导高原部队的制供氧设施建设。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0余项。
高原地区的大气压和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都低于平原地区,而且海拔越高,大气压越低,大气中的氧分压越低,含氧量越少。有的战友上高原后,可能因缺氧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严重的甚至会引发急、慢性高原病。吸氧是维护高原官兵身心健康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此,笔者总结了一些吸氧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对高原官兵有所帮助。
合理用氧能有效缓解身体缺氧情况,进而起到以下作用。
促进人体对高原环境的习服。人进入高原后,全身各系统从功能到结构都会发生一系列的适应性改变,这个过程叫高原习服。吸氧可以减轻人体缺氧程度,促进机体功能再平衡,有利于高原习服。
降低急性高原病的发病率。官兵初入高原时,可能会出现急性高原反应症状,如头痛、头昏、恶心、呕吐、心慌、气短等。通过合理用氧,可显著减轻急性高原反应症状,降低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等急性重症高原病的发病率。
减缓慢性高原病的发生发展。慢性高原病指在高原长期居住后,对高原缺氧环境不适应而发生的特发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多、高原心脏病、高原衰退症等。通过合理用氧,可显著降低人体的血红蛋白浓度,缓解心慌、耳鸣等慢性缺氧症状,从而降低慢性高原病的发病率。
改善睡眠质量。急进高原或久驻高原的人群,较容易出现睡眠功能紊乱,主要症状表现为频繁觉醒、周期性呼吸、气短和多梦等。吸氧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缓解高原睡眠障碍。
提高*事训练质量。进入高原后,身体效能会下降,海拔越高下降越明显,主要表现为训练强度降低、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等。吸氧有助于维持身体效能。此外,在高原缺氧环境下,机体疲劳后不易恢复。在训练结束后吸氧,可促进心率快速恢复,加快乳酸消除,有助于缓解疲劳、保持良好状态。
高原官兵的用氧模式主要分为治疗用氧和日常用氧两种。治疗用氧主要针对高原病患者、高原相关性疾病患者、高原反应症状明显者、严重或持续睡眠障碍者。这类人群用氧后,可以减轻高原病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治疗用氧的时间和流量应视患者身体缺氧程度而定,具体用氧方法应遵循临床医嘱。
日常用氧主要针对有一定缺氧症状,但尚未发展为高原病者,比如有轻微的高原反应但尚未达到高原病临床诊断标准者、轻度睡眠障碍或长期睡眠不良者、体能和脑功能等身体效能明显下降者、身体经常疲劳者、心理过度应激者、重要岗位工作者以及参加高强度体能训练后的人群。通过日常用氧,可减缓缺氧症状、预防高原疾病发生、恢复身体功能、提高工作效率。
建议驻地在海拔米以下地区的官兵,每天至少吸氧1小时,驻地在海拔米以上地区的官兵,每天至少吸氧2小时;流量以2L/min为宜,可在午休或晚上睡觉前进行。驻地在海拔米以下、适应环境良好者,可以不用吸氧。战友们可通过以下4点判断自己是否适应了高原环境:①高原反应症状消失。②心率、呼吸、血压、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计数等各项生理指标恢复正常。③体能状态良好。④劳动后无不适。如果能同时满足以上条件,说明已经适应了高原环境。
有的战友担心长期吸氧会使身体产生依赖,这个担心是多余的。科学研究表明,氧气在体内会很快代谢。高原官兵长期用氧,身体不会形成生理性依赖,也不会有任何负效应。需要注意的是,吸氧的流量和时间应根据人体缺氧程度而定,不是吸氧量越多或吸氧时间越久越好。
建议大家在吸氧时注意以下事项:一是服从*医和卫生员的监督和指导,不可盲目、随意、滥用氧气。二是注意用氧不良反应。如果吸氧时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心悸、心慌等不适,应立即停止,并向*医或卫生员报告。三是注意评价用氧效果。用氧时血氧饱和度达到90%以上,说明用氧有效。战友们在选择吸氧流量时,以能维持血氧饱和度的最低氧流量为宜,比如氧流量分别为2L/min或3L/min时,血氧饱和度都能维持在90%以上,应选择2L/min的氧流量。若不能维持血氧饱和度,可逐渐增加氧流量。当氧流量超过4L/min仍不能有效提高血氧饱和度时,提示肺功能可能出现了异常,应及时就医检查。四是防止交叉感染。湿化瓶内的水要每天更换,吸氧用的鼻导管或面罩应专人专用,定期更换。
使用氧气钢瓶吸氧是常见的用氧手段。战友们在使用氧气钢瓶吸氧时,要注意操作流程,防止产生安全隐患。
用氧前应准备好氧气表、扳手、氧气流量计、湿化瓶、清水、鼻导管或面罩。连接氧气钢瓶的操作顺序如下:先拧开氧气钢瓶总开关,放出少量气体,冲掉气门上灰尘后,再关上总开关;将氧气流量计安装到氧气钢瓶气门,再用扳手旋紧流量计;安装湿化瓶,瓶内盛二分之一清水;打开氧气钢瓶总开关;转动氧气流量计开关,调节氧气流量;连接鼻导管或面罩,开始用氧。停止用氧时,应按以下步骤操作:先取下头上的鼻导管或面罩;关流量计开关,关氧气钢瓶开关;开流量计开关,放出余气,然后关流量计开关;拔下鼻导管或面罩。
此外,氧气钢瓶的存放要做好“四防”,即防震、防火、防热、防油。防震:搬运氧气钢瓶时避免倾倒、撞击。防火和防热:氧气钢瓶放在阴凉处,周围严禁烟火和易燃品,距明火至少5米,距暖气至少1米。防油:氧气表及螺旋口上不能涂油,不能带油操作氧气瓶,以免引起燃烧或爆炸。此外,氧气钢瓶中的氧气不能全部用完,否则可能出现空气倒灌。用完的氧气瓶,应做好空瓶标记,并及时送制氧站灌装。(张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