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蛋白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何时将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指标纳入糖尿 [复制链接]

1#
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目前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于糖尿病的研究、防治已逐渐成为全球各国卫生管理部门工作的重点。糖尿病的诊断指标选择和判断标准,不仅与临床研究水平相关,也与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在我国,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仍采用年WHO推荐的基于血糖水平检测的分类标准。

诊断标准

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mmol/L)

(1)典型糖尿病症状加上随机血糖检测

≥11.1

(2)空腹血糖(FPG)检测

≥7.0

(3)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OGTT)检测

≥11.1

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改日重复检查

在上述标准中,无论是空腹血糖(FPG)还是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OGTT)的数值均是根据患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风险出现显著增加时的临界点来确定的。

糖尿病是患者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呈现持续高水平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因此,只有能反映患者较长时间内血糖水平的指标才能有效监控患者的病情、评估糖尿病的治疗效果。而血糖检测,无论是血糖仪的快速血糖检测,医院内抽静脉血用生化分析仪检测,呈现的是患者检测时的即刻血糖水平,反映的是患者急性糖代谢情况。另外,血糖检测容易受到很多因素干扰,从而导致血糖检测结果的变异率高、重现性差。如果分别单独用空腹血糖(FPG)标准和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OGTT)标准来诊断糖尿病,则这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差异较大。所以,在临床实践中采用血糖水平来诊断糖尿病时常出现错误的判断,导致糖尿病的筛查、诊断效率低下。

在年,为了完善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提高糖尿病的临床防治效果,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欧洲糖尿病研究会(EASDA)和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共同组织的国际专家委员一致同意推荐使用糖化血红蛋白(HbA1c)诊断糖尿病。HbA1c反映的是2~3个月内的血糖平均水平,不仅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病风险密切相关,同时HbA1c具有简便易行,结果稳定,变异性小,不受进食时间及短期生活方式改变的影响,患者依从性好等诸多优势。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在《年版糖尿病诊疗指南》(StandardsofMedicalCareinDiabetes-)中正式确定将HbA1c作为糖尿病诊断的一种方法,诊断界值为HbA1c≥6.5%,并注明试验应采用美国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计划组织(NGSP)认证的方法进行。NGSP认证的方法可溯源至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研究(DCCT)的检测结果。

尽管HbA1c在糖尿病诊疗中是一个公认的有用工具,并将其作为监控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水平达标的“金标准”,但是将HbA1c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时,仍需考虑在各国的临床实践中HbA1c检测的方便性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一致性。一方面,许多发展中国家尚没有条件进行常规HbA1c检测;另一方面,在很多国家和地区HbA1c的检测结果准确度差,在不同医疗机构间HbA1c检测结果没有可比性。因此,各国均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将HbA1c检测指标纳入诊断标准。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在条件具备的国家和地区用HbA1c≥6.5%诊断糖尿病。

在我国,虽然HbA1c检测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在许多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仍无法常规开展HbA1c检测。即使在常规开展HbA1c检测的地区,由于使用的HbA1c检测仪器各式各样,所采用的检测方法未进行足够的标准化,再加上这些设备的检测性能及质量控制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仪器尚不能符合目前糖尿病诊断标准的要求。因此在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暂时不推荐采用HbA1c诊断糖尿病。但对于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并有严格质量控制,正常参考值在4.0%~6.0%的医疗机构,HbA1c≥6.5%可作为诊断糖尿病的参考。

博唐平(A1CEZ2.0)连续两年获得NGSP和IFCC的认证,检测结果可溯源至DCCT,并且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有严格的质量控制保证,完全符合HbA1c检测方法的标准化要求。我们相信,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诸如博唐平一样物美价廉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仪的推广普及,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指标将很快纳入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hi,看官!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记得要分享哦!哦对了,点个赞也行.......

————博慧斯-POCT领导企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