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蛋白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毛细血管扩张症会使得面部潮红,影响美观, [复制链接]

1#

导语:毛细血管扩张症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脉管畸形,皮损可呈局限性、节段性或广泛分布。在某些疾病中,倾向于影响特定的解剖位置。面部毛细血管扩张一种临床常见的损容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面部皮肤阵发性潮红及肉眼可见的血管。毛细血管扩张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药物、光电治疗、硬化治疗及外科手术等。近年来,光电技术因疗效好、创伤小、恢复快,更易为患者接受。

01面部毛细血管扩张作为衰老的特征之一,多见于有慢性光损伤的患者

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是皮肤上可见的红色或蓝紫色异常扩张小血管,常呈线状或分支状分布于鼻部和脸颊。最近鹿特丹一项横断面研究发现,面部毛细血管扩张作为衰老的特征之一,多见于有慢性光损伤的患者,且不同性别患病率无明显差异。

也常继发于痤疮、玫瑰痤疮、系统性硬化症、皮肌炎等炎症及结缔组织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既往研究认为在长期缺氧、外用激素和其它化学物质、微生物感染等多种因素的刺激下,皮肤可进一步激活并释放血管活性介质,导致毛细血管新生或扩张。

若血管壁长期处于高压状态而血管壁薄弱,也可能会造成小动脉的异常扩张。此外,如果皮肤持续暴露于类固醇激素等易感因素中,可使得血管周围的结缔组织及真皮弹力纤维损伤,加重血管扩张。皮损出现后较少自行消退,而激光与强脉冲光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这些异常血管。

02激光治疗可有效治疗面部毛细血管畸形,患者注意避免可能诱发因素

激光治疗基于选择性光热作用原理,针对的靶色基为血管内的氧合血红蛋白和去氧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吸收光能后转化为热能,热能在血管内呈放射状扩散,通过光凝固和机械损伤导致选择性微血管损伤,最终发生凝固萎缩。

氧合血红蛋白在、、nm处有三个主要的吸收峰,而去氧合血红蛋白在~nm处出现峰值。因此,目前治疗血管疾病激光器的波长均集中于此范围之内,常见包括脉冲染料激光(PDL)、KTP激光、半导体激光、Nd:YAG激光等。

扩张血管的管径和深度决定激光的选择,PDL和KTP激光治疗弥漫红斑和直径较小的血管疗效好,而波长较长的激光器对深层、粗大、蓝色的血管疗效更佳。

1、脉冲染料激光

PDL以有机的荧光染料为介质,能发射出、nm波长的黄光,是血管类疾病治疗的“金标准”,但治疗后可即刻出现紫癜反应,约持续1~2周,这是大多患者不能接受的。治疗时疼痛为常见不良反应之一,表面麻醉可有效缓解疼痛,但治疗前能否使用仍存在争议。

虽然PDL可有效治疗面部毛细血管畸形,但复发率较高,治疗时应告知患者注意避免可能诱发因素。对于鼻部毛细血管扩张患者,可先用PDL治疗,若效果不佳,可改用Nd:YAG激光治疗。

2、KTP激光

也称倍频Nd:YAG激光,可在较长脉冲时间内持续发射nm波长的绿光。大光斑KTP激光可安全有效替代PDL,但对严重、较粗血管的治疗效果欠佳。治疗后常见不良反应包括短暂的红斑、水肿、色沉,而疼痛及紫癜反应明显轻于PDL。故认为Ⅰ-Ⅲ型皮肤的浅表红斑及毛细血扩张患者可选KTP激光治疗,但由于其波长短且接近黑色素吸收峰,在粗大毛细血管及深肤色人群中应用受限。

3、nm黄激光

该半导体激光只发射nm波长黄光,是血管病变的理想光源。nm黄色激光可用于浅肤色面部红斑及毛细血管扩张治疗,对于深肤色患者治疗的安全及有效性有待进一步评估。

4、Nd:YAG激光

激光波长为nm,可以穿透至皮肤5~6mm处,使深部血管内血红蛋白凝固。既往研究认为长脉宽nm激光可用于深肤色的面部粗大毛细血管治疗,但对于弥漫红斑患者,PDL仍为首选治疗方式。对于鼻部难治性毛细血管扩张患者推荐使用长脉宽Nd:YAG激光治疗,但治疗时应根据血管直径适当调整脉宽,避免重叠光斑,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03强脉冲光治疗不同于激光的高强度及单色性,不良反应较少,效果好

强脉冲光治疗也是基于选择性光热作用原理。不同于激光的高强度及单色性,它能发射出波长为~nm的不同强度的非相干光。较长的波长及脉冲持续时间可以缓慢均匀加热血管,而不会导致血管破裂,因此不良反应较少。

通过不同的滤光片截选出治疗皮损所需波段的光,可更为有效针对不同深度的靶色基进行治疗。对于血管类疾病治疗,可根据截取光谱情况进一步分为宽谱、双波段、窄谱强脉冲光等。不同的强脉冲光系统参数设置及治疗效果均不相同,而可重复的理想参数尚未确定。

1、宽光谱强脉冲光

能发射~nm波长的宽光谱光,可有效减少黑色素以及扩张毛细血管,促进真皮中的胶原合成。对于面部毛细血管扩张,多选取、nm滤光片进行治疗。

2、双波段强脉冲光

波长选择性覆盖氧合血红蛋白及去氧血红蛋白吸收峰,而滤过可见光至近红外光间吸收较弱部分。其中,前一波段主要用于浅层血管治疗,后一波段用于深层粗大血管治疗。MaxG可发射~nm及~nm波段光,参数调节主要为脉宽及能量。

随脉宽增加,发射光能量分布由可见光向近红外光谱移动,如当脉宽为ms时约33%的能量被调节到近红外光谱,该特点使其能更为有效治疗深层粗大血管。而AOPT可发射~nm和~nm波段光,参数设置除传统的子脉冲数、脉宽延迟等,其每一个子脉冲的脉宽及能量均可调节。根据患者扩张血管管径及局部血流速度调整脉冲数、脉宽及能量,可更为有效治疗皮损,减轻表皮热损伤。

3、窄谱强脉冲光

能发射~nm波长的光,可更为精准覆盖氧合血红蛋白吸收峰。常见不良反应包括烧灼感、红斑、肿胀,未见紫癜、色沉等副作用。

4、罗丹明强脉冲光

能发射脉冲光源优化为nm波长的光。与传统强脉冲光相比,罗丹明染料在光源输出过程中能量损耗少,再循环利用率高。罗丹明强脉冲光可用来治疗面部浅表血管病变,但由于目前应用较少,长期疗效尚不明确。

结语:毛细血管扩张出现后很少能自行消退,且多影响炎症性皮肤病的预后。目前临床治疗方法包括药物、电凝、硬化疗法、手术等方法,但大多疗效欠佳或易出现瘢痕、色沉等并发症。光电治疗因具有疗效好、创伤小等优点,已成为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的一线治疗选择。但由于扩张血管管径及深度各异,光电设备种类繁多而治疗参数不一,使得患者疗效差异大。

#医美大咖#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