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前后,我的初中同学小林出了车祸,骨折加上脾脏破裂,手术后整个人都很虚弱。小林的父母从老家赶来,给她买了整整十斤大枣,还叮嘱他一个月内吃完。为了不辜负父母的好意,小林是一天三顿的拿大枣当饭吃,医院复查,贫血情况比出院时一点都没改善,整个人也还是觉得很没力气。她很疑惑地来咨询我,不是说红枣能补血吗?怎么吃了那么多,一点用都没有?
我听了她的疑惑,只能告诉她,红枣能补血这个说法无论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还是从传统中医学的理论来说,都是站不住脚的。而且,中医讲的这个补血啊,含义比较复杂,针对的并不是小林这种急性大出血的情况。
其实,很多人在补血这个概念上,都和小林一样有误解。今天,就和大家说说关于补血这件事,传统中医怎么看。
一、红枣这味药,中医用它来做啥?
红枣的作用在药典里面叫做——补脾益气,养心安神。简单来说,就是改善消化功能和睡眠情况。所以说,吃红枣确实可以改善一个人虚弱的症状。你想啊,一个人,如果吃得好、睡得香,那身体肯定能慢慢好起来。
但如果你不好好吃饭又熬夜,单纯依靠吃红枣就想达到养血补虚的功效,那就是天方夜谭了。
二、提起补血,中医说的是啥?
中西医之间很多词语看上去一样,其实说的完全不是一回事。说起补血,大部分人想的其实和西医一样,就是纠正贫血,血红蛋白从低变高就叫补血。然而,中医理论中的补血,其实有以下两层含义。
1.“真的”补血
第一层含义和西医是一致的,就是纠正贫血。但很可惜,这并不是中医的强项。为什么?
因为大部分贫血的原因不是营养不良,就是大出血。古代劳动人民连饭都吃不饱,营养不良是常态,根本不会有人为这个来看医生,没有需求,自然没有钻研的动力。
至于大出血造成的急性失血,古代没有输血技术,医生最重要的就是要吊住病人一口气,人活着,才有以后。所以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灌人参汤,只要扛到止住血,后面慢慢养就是了。用得起人参的家庭,也不会缺衣少食;至于穷苦大众,那就只能靠命了。
2.纠正亚健康
对中医来说,血是构成人体最基本的物质之一,它有一个重要的功能,是维持我们的精神活动。所以如果平时从事大量脑力劳动,或者有很多烦心事,老中医们就会说这叫“阴血暗耗”,简单说,体检报告单一切正常,就是没精神、睡不好、记性差、脸色差。
这种所谓的“亚健康”状态,才是中医真正能发挥作用的地方。不管是补血药,还是补血食物,大多数说的都是这个层面上的意义。
三、传统中医里,吃啥才补血?
清代有位浙江名医,叫王孟英,他写了一本《随意居饮食谱》,可以说是中医食疗学的经典著作了。这本书里总结的有补血作用的食物有这7种——
牛乳、羊血、鸡蛋、鸭肉、海参、乌贼、蚶
总结一下,全是动物类食材。其实从唐代,药王孙思邈就已经认识到,要想治疗虚损类的疾病,光靠植物类的草药,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同样具有血肉的动物类食材才能有效地填精补血。
为什么呢?传统中医讲究的是“同气相求”,要“以形补形”。《黄帝内经》里有这样一句话:“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形不足者温之以气”。对于精血这种有形物质的亏损,就要用“血肉有情”的动物类食材进行补充,才能更好地被人体吸收。而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来说,这些动物类的食药材中的蛋白质、铁元素都要远远高于植物类食材,补血效果自然更好。
#中医养生#
所以,如果下次再碰到医生说,气血不足,回家好好补补的时候,千万不要再去吃红枣了,多吃点蛋、奶、肉类,比什么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