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现在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 https://m.39.net/disease/a_5419382.html美国认为“新冠只是流感”,“新冠离我们很远”,事实是3月11日,在瑞士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说,新冠肺炎疫情从特征上可称为大流行。
专家意见,超过60岁的“年龄较大患者”有更大风险成为重症患者。美国疾控中心表示:“患有糖尿病的新冠病人将更有可能因为病毒感染而产生其他的并发症。”因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不稳,上下浮动很大。
糖尿病的罪魁祸首,是高血糖以及由此产生的血糖波动。降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需要3个办法7个理由!
理由一:睡眠不足和睡眠时间过长
日本旭川大学和北海大学的研究发现,睡眠不足5小时的人患糖尿病风险是睡眠超过7小时人的5.4倍;感到睡眠不足的人发病风险是没有这种感觉人的6.8倍;半夜醒后常无法再睡者的发病风险约是没有这种情况的人的5倍。
这一研究表明,睡眠不足或质量不高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非常高。相反,长期睡眠时间过长的人,患糖尿病的概率也会高于睡眠正常的人。
理由二:睡眠质量差
睡眠质量差可能为诱导空腹血糖受损的危险因素,进而发展为糖尿病前期。
理由三:血糖控制情况恶化
日本大阪市立大学教授稻叶雅章率领的研究小组在新一期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卷》上报告说,他们通过脑电图仪检测证实,若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恶化,血糖值上升,那么患者的睡眠质量也会随之降低。
血糖值越高的人,第一个睡眠周期的长度和能让大脑休息的深度睡眠的时间越短,睡眠质量会随之降低,早晨醒来后血压较高,出现血管问题的风险也会随之增加。
理由四: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使2型糖尿病(T2DM)患者空腹血糖、三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升高,且增加血糖波动。患者血糖水平的改善可以提高睡眠质量,反过来,改善睡眠质量也有助于患者血糖的控制。
理由五:睡眠紊乱
睡眠对内分泌系统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睡眠紊乱可以引起或加重内分泌功能和代谢紊乱。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协调则可以改善睡眠质量。
多项研究发现,睡眠差的人更有可能患肥胖症以及2型糖尿病这类新陈代谢紊乱病症。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适量的健康睡眠与饮食、锻炼等对防止内分泌疾病同等重要。
理由六:6、睡眠与死亡
英国公布的一项研究发现,把睡眠从每晚7小时减至5小时以下的人,因各类原因死亡的概率是常人的1.7倍,而因患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可能性是常人的两倍多。
研究还发现,每晚睡眠超过9小时的人死亡率同样较高。这些人的死亡通常与心血管疾病无关,可能是睡眠过多造成其他一些健康问题,如抑郁症等。
理由七:睡眠是抵御疾病的第一道防线
有医学专家曾把睡眠比作“抵御疾病的第一道防线”,足见睡眠对健康的重要影响。就平均数据分析发现,如果一个人的睡眠时间少于或多于推荐范围,他们的健康状况就会下降,患疾病的风险增加(如肥胖、糖尿病和心脏病),寿命也会缩短。
但睡眠时间恰当并不一定能改善健康状况,因为健康还与生活方式、遗传、环境等因素息息相关。
降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办法:
(1)饮食多样化和食欲良好
对日本老年人进行的一项调查研究发现,饮食多样化和食欲良好可能有助于维持居住在城市中的日本老年人的良好睡眠质量。另有调查结果表明,饮食行为和膳食摄入可影响大学生睡眠质量。
有助于睡眠的食物是:燕麦、甜玉米、番茄、香蕉。还有睡前用几克酸枣仁泡水喝,可以对抗由咖啡因(茶)引起的睡眠不佳。
晚餐时吃些富含锌、铜的牡蛎、鱼、瘦肉、虾、鳝鱼等食物,能有效改善神经衰弱症状,保证良好睡眠。
(2)健康心理
医院睡眠医学科主任张云淑提出,对于一个人来说,健康心理是良好睡眠的基础,健康心理和良好睡眠互为因果。
一个人若是出现了情绪问题、抑郁、焦虑、强迫等心理问题,就必然会影响到睡眠,而一个人的睡眠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就又必然影响到心理健康,进而影响到躯体健康。
因此,尝试给自己的压力找到宣泄方式,这会让你发现自己的睡眠质量得以提高。
(3)建立良好睡眠习惯:
下午4点以后避免使用兴奋性物质(咖啡、浓茶、吸烟等);
睡前不要饮酒,因为酒精可以干扰睡眠;
规律的体育锻炼,但睡前应避免剧烈运动;
睡前不要大吃大喝或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
睡前至少1小时内不做容易引起兴奋的脑力劳动或观看容易引起兴奋的书籍和影视节目;卧室环境应安静、舒适,光线及温度适宜;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建立固定的睡眠时间表,因为这控制着人体生物钟,而后者控制着所有体内激素、体温、饮食消化以及睡眠和清醒的循环。
健康睡眠评价标准
对于睡眠时间的长短,目前公认的说法是,成年人每天需要睡7~8小时,但4~10小时都属于正常范围(因人而异),只要符合自己的睡眠习惯、能够保证白天精力充沛、醒后没有疲乏感就可以。
健康睡眠与饮食、锻炼等对防止内分泌疾病同等重要,每个糖尿病患者都需要属于自己的饮食、锻炼和睡眠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