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小妙在逛知乎的时候,刷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和这位提问者一样,很多粉丝也曾给小妙留言抱怨:“医院就像是吸血*一样,一针一管的把我的血都抽掉了。”
还有的粉丝对抽血的过程很是疑惑,认为就检查个小项目,为什么一次要抽那么多管血?而且抽血前为什么一定要空腹?
对于这些抽血的疑惑,且听小妙给你科普科普。
为什么一生病就要抽血,而且一抽就抽那么多?
首先可以很肯定的告诉大家,医院抽的那几管血,根本不会影响我们什么。正常成年人的血量是4——5升,而抽血化验时看着好像很“粗”一根管子,其实每根管子的容量只是2——3毫升左右。也就是说,护士小姐姐每次抽你5、6管血,总量还不及我们身体总血量的1%。
至于,医院为什么要抽这么多根管子呢,医院的检验科也是分为好几个不同的小部门,每一根管子需要按照检验项目不同,分给不同的部门进行检测。
大家抽血时,有没有留意到,不同的管子,它们的头盖标有不同的颜色。这些颜色可不是为了视觉美化,它是为了区分出管子里面不同的添加剂。各色管子甚至不能混合,抽血的顺序也要有严格要求。
不仅是顺序,检验科所留取的标本量也会比实际用量多一点,例如血沉管,里面有0.mol/L的枸橼酸钠0.4ml,需要准确抽1.6ml血;
血常规用EDTA抗凝管抽2.0ml血等,标本量过少直接会影响检测结果。另外,若是检测者对标本有疑问,多余的血量也可以方便复查,因此每份标本的取血量一般会保证可以进行两次以上的实验。
那么为什么一生病就要抽血?即便是个小感冒?
在你眼里,或者以为只是个普通小感冒,但在医生眼里,他就需要根据血常规来判断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感染引起。
这就需要看白细胞、中心粒细胞、淋巴细胞三个指标了。若是体内白细胞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的炎症反应,若是中性粒细胞比率升高,那就多为细菌感染,若是淋巴细胞比率高,则多为病*感染。通过这三个指标,以后才能进一步判断你的病因,对症下药。
抽血能检查出什么疾病?为什么抽血前一定要空腹?
体检的小伙伴都知道,抽血检查一般会要求空腹。空腹采血会要求采血者禁食8小时空腹,一般多是晨起早餐前。为何要选择这个时间抽血呢,这与化验的准确性有关。
1)参考范围源于空腹
检验科的指标可不是按个人标准,所有的检查项目都会有一个参考范围。这个水平数的制定大多数情况都是以健康人空腹抽血的检测结果为依据。如果个人抽血时不空腹,那么和参考区间就会缺乏可比性,影响结果判读。
2)进食后的血液会干扰检测结果
人在进食后的半小时内,血液中融入食物会呈现乳糜状,而这种状态的血液会严重干扰检验结果。遇到这种血液,检验科一般都会退收,并要求重新采血。
血是被抽走了,那经过检测后,血液可以帮助我们查出哪些疾病呢?
1)感染性的疾病
血常规的检查,可以有效判断出是否有病*感染,或是细菌感染。
2)贫血性疾病
血常规中的红细胞、血红蛋白等是临床疾病原因、判断预后,决定输血与否,输血效果评价的重要指标!
3)血液科疾病
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及其比例等,是血液病的诊断和初步筛查的重要指标。
4)身体器官问题
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也可以帮助判断肝脾功能是否出现异常。
抽出来的血,最后都流向了哪里?是“被献血”了吗?
网络上不少有关于“抽血后,多余的血都去哪儿了?”的猜想。
猜想一:按血型分类,送到血站,一部分用来做血制品,一部分用来给患者输血。
猜想二:其实院长是伯爵大人,剩余的血,都被做成点心,给他享用呢。
猜想三:可能拿去给电视剧、电影拍喷血场景了。你没看电视剧的男主一喷血,女观众们都哭得稀里哗啦的……
果然人类的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连院长是伯爵大人都能安排上。事实上,医院化验部门设有专门的特殊医疗废物处理中心,检验完毕后的血液里面可能会带有传染性因子,需要统一打包经压力Kpa,℃,作用30医院供血室,由供应室统一收集后交医疗特种垃圾处理中心统一处理。所以网上的说法都是无稽之谈。
人体每天约有20亿个红细胞衰老、死亡,白细胞的寿命也只有短短10多天,即使不抽出血液,这些体内凋零的血细胞也会用其他方式排出。医院抽你的那几管血,对人体并没有什么影响,也不需要任何的补充和特殊营养。人体通过自我调节,很快就能适应及恢复。
参考资料:[1]《医生,感冒为什么要做血常规啊?》.微诊网.-01-10[2]《最便宜的血常规可以查出什么病?很多人检查完却看不懂!》.健康时报.-01-07[3]《检验狂想曲之你抽的血去哪了?》.检验医学.-12-14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