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年轻人
咱就是说,狠狠在养生了
各种养生大法
你是哪种?
《国民健康跨境消费趋势报告》显示80后、90后是健康产品消费主力,95后消费增速领先。
只能说看着
一步步陷入亚健康的自己
日益稀少的秀发
年轻人是真的慌了
然而靠花式养生大法
图个心理安慰是没有用的
但只要改变下面两个
我们天天都有的小习惯
可以让你健康百倍
否则吃再多保健品,花再多钱都百搭!
#1
长期吃隔夜菜
在我们印象中
似乎老一辈才喜欢吃隔夜菜
其实在外地城市的打工人
大多独自一个人生活
工作时间紧张,生活成本又高
许多人会选择
提前做好第二天的饭菜
或者一次做好几天的饭菜
武汉的胡女士就是如此,为了省事,她总是一次做2天的饭菜,每次要吃的时候,再拿出来加热。
最近几个月,她总是感觉浑身没力气。直到事发当天,她在家里晕倒,被紧急送医。
医生经检查后发现,胡女士有非常明显的贫血表现,判断她患有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严重缺乏叶酸、维生素B12。
询问病史后,医生判断,胡女士的患病是由于长期吃隔夜饭菜,肉类摄取量少而引起的。胡女士吃肉少、偏食,加上隔夜菜反复加热,叶酸、维生素B12也会被破坏一部分,摄入量就更少了。
本为节约时间经常提前做饭的打工人,就开始担心了:
隔夜菜到底有多大危害?还能不能吃呢?胡女士放了两天,我少放些时间会不会好些?
隔夜菜到底能不能吃?
首先,我们要明确,“隔夜菜”与“夜”并没有关系,而是指存放时间超过5—8小时的菜。
关于隔夜菜,大家最关心无疑是下面两个问题:
1.隔夜菜会不会形成亚硝酸盐,从而致癌?
2.隔夜菜会不会滋生细菌,导致食物中毒?
关于这两个问题
宁波市质检院替大家做了一项科学实验
工作人员选取了菜、肉、蛋等32种常见原材料,按照国人烹饪习惯烹调成30种家常菜。把这些菜分别放在4℃和25℃的环境下,检测0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后,每道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和菌落总数。
实验过程复杂冗长,小编直接给大家上结果。实验发现:
1
4℃条件下,冷藏储存24小时内的隔夜菜中,亚硝酸含量基本不变,基本不存在隔夜菜亚硝酸盐超标的风险,菌落总数的增加量也非常小也就是说可以放心吃。
2
25℃条件下,保存的隔夜菜就显得有点危险。
常温下的“隔夜菜”微生物在6小时后大量增殖,亚硝酸盐含量上升明显。
尤其叶类蔬菜到了24小时后,其亚硝酸盐含量更是达到mg/kg以上,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最大使用量30-70mg/kg。
但需要注意的是,还有一部分菜品,如水煮虾、凉拌菜等,即使是保存在4℃条件下,相对于其他菜品,仍然更容易滋生微生物。
6种食物风险更高
扔掉时千万别手软
01隔夜绿叶菜
部分绿叶类蔬菜中含有较多的硝酸盐,煮熟后如果放置的时间过久,在细菌的分解作用下,硝酸盐便会还原成亚硝酸盐。
绿叶蔬菜中的维生素,经过反复加热几乎消失殆尽。因此,无论是清炒的素菜还是凉拌菜都不宜长时间保存。
02隔夜汤羹
剩汤如果长时间盛在铝锅、铁锅内,会析出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存汤的最好办法是用玻璃器皿、陶瓷器皿、保鲜盒存放在冰箱里,最好不用铝锅、不锈钢锅等盛放。
03隔夜海鲜
虽说“留荤不留素”,但海鲜隔夜后,会产生蛋白质降解物,损伤肝、肾功能。如果煮多了,需在煮熟后2小时内放入冰箱冷藏。第二天回炉加热时,可以加点酒、葱、姜、蒜等佐料,必须彻底热透再吃。
04隔夜凉拌菜
蔬菜经过切分,再调个鲜美的汁,简直就是微生物的天堂。即使放在冰箱里的食物,也并非绝对保险,易滋生霉菌、嗜冷菌等,最好当天吃完,不要久放。
剩菜的4种科学处理法
凉菜、热菜、荤菜、素菜一定要分装,剩菜提前放入餐盒存放,减少交叉污染;
盛着热饭热菜的便当盒立即放入冰箱,就算日常气温比较低,也不建议在餐桌上裸露放着,因为这样会滋生更多的细菌。
放置时间越长,食物越不安全。蔬菜放置时间最好不超过12小时,肉类放置时间最好不超过24小时。
充分而不反复加热,特别是鱼虾肉类,中心温度应达到℃,隔水加热建议煮沸后10分钟,微波炉加热建议中高火-高火至少3分钟。
#1
把饮料当水喝
工作压力大了
我们喜欢靠“吨吨吨”解压
早上靠咖啡醒觉
午后靠奶茶续命
晚上靠酒精入睡
每天都要摄入各种饮品
根据国家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