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蛋白病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疫情期间糖尿病患者都在ldquo云
TUhjnbcbe - 2024/9/30 9:55:00

朋友圈里大部分人开始大秀厨艺,小部分人在搞黑暗料理!

“隔离”把朋友圈的厨神都炸出来了!

从来没想过,

作为厨房小白

竟然可以挑战面食,

也从来没想过,

用电饭煲蒸蛋糕也可以如此“成功”。

更不知道,

吃了几十年的凉皮,

有一个步骤叫“洗面”。

朋友圈里的“满汉全席”

好看又好吃,

弄得小编直流口水。

不管是沉迷于自己的高超厨艺而无法自拔,还是在“中华小神厨”秀场翻车中越挫越勇,都可以看出全国人民对于碳水化合物融入骨血的喜爱,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你对“摄入”的向往。截止至今,全国营养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人群年每日摄入碳水化合物供能占比近60%[1]。

图1中国人群年每日摄入碳水化合物供能占比近60%

有研究表明,在摄食等量葡萄糖和5种大米(泰国香米、糙米、印度香米、蒸谷米、澳洲长米)后,中国人群的餐后血糖上升明显高于欧洲人群;简而言之,进食等量碳水化合物,中国人群的餐后血糖升高更显著。有没有瞬间对自己的餐后血糖有了“敬畏之心”[]。

图中国人群与欧洲人群在进食的血糖反应曲线

小编决定今天不搞笑,

来讨论一个严肃的话题!

关于餐后血糖升高后人体会有哪些反应?[3-4]

餐后高血糖通过多种反应过程参与糖尿病并发症的进展——血糖峰值明显升高,糖毒性增加,促进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增加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发生风险;

餐后高血糖可增加血小板反应性,激活血栓形成;餐后高血糖减少心肌血容量和心肌血流;

餐后高血糖还可增加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并可能最终导致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发生。

年发表在《DiabetesCare》杂志的一项纳入近0万例的前瞻性队列4C研究[5],即中国心脏代谢疾病及肿瘤队列研究,旨在比较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中国成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预测价值分析。其显示,餐后小时血糖(h-PG)较空腹血糖(FPG)和HbA1c与糖尿病发病的相关性更强;h-PG是中国人群心血管疾病(CVD)、癌症和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校正FPG、HbA1c和h-PG的相互影响后,仅h-PG仍然与CVD、癌症和全因死亡呈显正相关性,使其分别升高30%、6%、58%;h-PG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预测有重要价值。

图3不同血糖指标与CVD、癌症、全因死亡风险的关系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进入攻坚阶段,糖尿病患者体内的高血糖环境会成为各种病原体生长繁殖的温床,同时与普通人相比,机体对病毒攻击的防御能力偏弱。因此,糖尿病患者是各种细菌和病毒感染的易感人群[6]。

所以,更好的餐后血糖达标成为糖友居家防疫的重要环节。

全国内分泌领域的专家及权威学术机构均建议,热情当厨子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合理膳食!对于亲手制作的凉皮、蛋糕等含糖量高、含大量淀粉类食物,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摄入量,合理安排餐次。

定期监测,每周检测~4次FPG或h-PG,对于无合并症的患者,中国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版建议FPG控制在4.4~7.0mmol/L,非空腹血糖10mmol/L。尤其在摄入较高热量时,额外

1
查看完整版本: 疫情期间糖尿病患者都在ldquo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