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优秀的团队战无不胜,而优秀的体现之一就是有高质量的管理体系。糖尿病也是一样,学会自我管理非常重要,管理到位了,糖尿病对身体的不良影响完全可以最小化,和正常人一样健康长寿,这就需要学会一些管理技能,其中掌握项基础技能是必须的。
自我管理技能之一:知晓要迈过的两个坎
糖尿病最终损害的是全身各组织器官,是通过损伤血管引发全身细胞器官病变,导致多种并发症发生。临床实践表明:不经治疗的糖尿病人,大约在5-8年后即会有多种并发症发生,随后病变会进入快速进展期,10-15年后大多并发症将迅速加重且不可逆转。
由此可知,在糖尿病进程中有两道坎需要迈过去,即并发症5年发生期及10年进展期两道坎,尽可能阻止延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这就需要及早采取有的放矢的干预措施,控制好5项主要指标是目标,分别是:
力争将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下
力争将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下
力争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
力争将血压控制在10/80mmHg以下
力争将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2.6mmol/L以下
自我管理技能之二:知晓血糖控制不佳的种表现
糖尿病控制好血压是基础,但一定要做到平稳控制才能真正阻止延缓并发症的发生,血糖控制不佳常有种表现,对身体的损害程度也有不同。
损害最大的是血糖的波动,即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差值过大,特别是相差4.2mmol/L以上时,将会进一步激活机体氧化过程,加速对血管内皮的损伤,加快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与斑块发生。
其次是餐后血糖过高,要知道人体在全天三分之二的时间里处于餐后状态,所以餐后血糖过高不仅会使组织器官长时间处于高糖状态而受损,同时也加大了血糖波动的幅度。
第三是空腹血糖升高,空腹血糖是机体通过自身血糖调节机制保持的一种血糖状态,也是全天血糖变化的基线血糖,虽然餐后血糖可因空腹血糖较高而偏高,但因为基线血糖本身就较高,整体血糖的波动幅度不会很大。
因此,有糖尿病的人在控制血糖时,首先要避免血糖的波动,其次要控制好餐后血糖,只看空腹血糖的高低。
自我管理技能之三:知晓糖化血红蛋白与日常血糖的关系
不少有糖尿病的人很看重对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它是评价血管控制整体状况及评估并发症发生风险的一项重要指标,但一定要知道它并非简单地把日常血糖加起来后所得的平均值,要学会从中发现在控制日常血糖中存在的问题,比如:
当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时,其高低主要受餐后血糖的影响,表明空腹血糖控制良好,表现为:空腹血糖大多低于7.0mmol/L之间,餐后2小时血糖通常不超过10.0mmol/L,全天血糖波动较小。要想进一步降低糖化血红蛋白,重点要加强对餐后血糖的控制,比如进一步减少三餐中主食的摄入量,在餐后0-60分钟适量运动等等。
当糖化血红蛋白大于7.%时,提示空腹血糖常常控制不佳,往往会高于7.0mmol/L。这是因为空腹血糖是全天血糖的基准线,基准线越高,进餐后血糖升高的幅度会越大,进一步提高了餐后血糖水平,致使全天血糖整体均有升高,此时尽快调整控制血糖方案是当务之急。
总之,糖尿病伴随终生,把自我管理做到位需要不断学会一些技能,欢迎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