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蛋白病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他血糖控制的挺好,为啥还是得上了尿毒症给
TUhjnbcbe - 2025/1/18 18:47:00

68岁的王先生患糖尿病近20年了,近几年一直都是以糖化血红蛋白的高低来判断自己血糖的控制效果。两年前开始出现夜尿增多,王先生认为是人老了,可能前列腺不好,起夜多很正常,就没太在意,直到前段时间出现了恶心、食欲下降,医院一查,糖尿病肾病已经到了尿毒症期了。

王先生发生这样的事究竟问题出在了哪?

糖化血红蛋白判定血糖控制效果的误区

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近三个月来血糖的平均水平,既然是平均水平,在这三个月中如果有高血糖或是低血糖的情况存在,二者相互弥补即可表现为血糖的平均值正常;如果低血糖情况经常出现,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值可能很低,但并不等于血糖控制良好。

因此,只靠糖化血红蛋白来判断血糖控制效果如何是偏面的,还应当结合日常血糖监测的结果来进行综合判断。比如三个月中每周或半个月应当选一天检测四次血糖或七次血糖;或将空腹血糖、午餐和晚餐前血糖、三餐后血糖以及睡前血糖这七个点的血糖在一个月内分别检测,再结合糖化血红蛋白来综合判断血糖控制效果。

张先生即是过于依赖糖化血红蛋白而误判了血糖控制的效果,其经常发生的低血糖情况导致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以及迅速发展。

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与肾病发生的关系

临床统计表明,糖尿病病程超过15年的患者中将有37%的人会发生糖尿病肾病,而糖尿病肾病不仅会显著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同时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尿毒症)的最主要病因。

研究还发现,糖化血红蛋白大于9%会显著增加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但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以下,并不能减少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究其因,即便是糖化血红蛋白大于9%的糖尿病患者中,也有60%以上的人有频发低血糖的情况存在,何况是糖化血红蛋白小于6.5%的患者呢?

因此,频发的低血糖更容易导致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患者应理性对待糖化血红蛋白。《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专家共识》指出,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对其糖化血红蛋白应达到的水平进行分层控制。

对于65岁以上老年人,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即可;对于低血糖高危人群、预期生存期较短或已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目标可进一步放宽。特别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并非是追求糖化血红蛋白达标,而应是没有低血糖危险的最佳血糖值。

天天听健康特别提醒

糖尿病肾病一旦进展到尿毒症期,就只能依靠肾脏替代治疗比如透析、肾移植来治疗,不仅严重影响患者本人的生活质量,对家庭以及社会都造成极大的医疗负担。所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至关重要。

早晨起床后眼睑或下肢浮肿,小便泡沫增多,夜尿次数增加等,都是肾脏疾病的早期“预警”信号。对于病情稳定的糖尿病病友,医院复查尿液以及肾功能,一般每3-6个月就复查一次。

1
查看完整版本: 他血糖控制的挺好,为啥还是得上了尿毒症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