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监测,是了解血糖控制情况和提高血糖管理水平的必要措施,有助于促进血糖的理想控制。
但仍有糖友出现一些误区,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如果发现不及时,还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一定影响。
误区一:血糖偶尔测一下
有些糖友怕花钱、图省事,往往很长时间才测一次血糖,而且只测空腹血糖。但这种做法非常不可取。
影响血糖的因素有很多,饮食、运动、情绪、睡眠等多种因素,都可对血糖产生影响。仅根据一次空腹血糖测试结果来判断病情控制情况,是很不可靠的。
因此,血糖监测应当经常化,对于血糖波动较大的人,最好测全天的“血糖谱”,一起综合考虑。
误区二:“自我感觉”代替检测
有很多糖友经常自我感觉良好时,就不定期检查、复诊。但这其实也可能是一种假象,自觉症状轻重并不能准确反映患者血糖的真实水平。
有些糖友,特别是老年糖友,尽管血糖很高,但症状却不明显,如果这种高血糖状态一直得不到发现和有效控制,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性将大大增加。
误区三:不测“糖化血红蛋白”
“随机血糖”反映的是采血时的即刻血糖水平,而“糖化血红蛋白”则可以更加准确客观地反映最近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且有多项研究表明,降低糖化血红蛋白1个百分点就可显著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因此,糖化血红蛋白是监测的重要标准,也是评价病情控制不能缺少的重要一环。
误区四:只查空腹血糖
不少血糖高的人,不太重视餐后血糖的检测,但实际上,餐后血糖和空腹血糖一样的关键,甚至还可以说更为重要。
餐后血糖有助于糖尿病的早期发现。且餐后血糖升高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建议糖友要严格控制饭后血糖,有助于防治并发症。
参考资料:
[1]依貂.血糖监测远离误区.糖尿病新世界.DiabetesNewWorld.-02-01.
[2]血糖监测不要掉进误区.医药与保健.MedicineandHealthCare.-01-01.
[]糖化血红蛋白研究进展与临床意义的探讨.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