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蛋白病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可防可治的缺铁性贫血
TUhjnbcbe - 2025/2/2 1:21:00

陈传凤,主任护师,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医院血液内科护士长,先后在传染科、干疗科、消化血液科、血液内科从事临床护理工作29年,护理管理16年,在国家级专业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参编论著3部,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项,一项创新项目荣获曲靖市首届护理用品创新大赛一等奖。

你一定听说过贫血吧?或许,你周围就有这样的患者。其实,贫血不是疾病,而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各种疾病均可引起贫血,严重时,可导致贫血性心脏病,影响健康,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世界上最多的贫血——缺铁性贫血。

什么是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贮存铁缺乏,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导致红细胞生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也是各类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全球约有6亿至7亿人患有缺铁性贫血,在多数发展中国家,2/3育龄妇女、儿童和婴幼儿存在铁缺乏,其中1/3患缺铁性贫血;在发达国家,亦有约20%的育龄妇女及40%的孕妇患有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早期症状容易被忽视,而延误治疗,会对妇女、儿童、婴幼儿的健康产生影响,但它也是可防可控的,通过积极治疗,大多数患者能完全康复。

缺铁为什么会引起贫血

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也是造血的主要原料之一。正常成人每天用于造血的需铁量约为20mg~25mg,主要来自衰老红细胞破坏后释放的铁,但食物中的铁也是重要来源,为维持体内铁平衡,成年人每天需从食物中摄取1mg~2mg的铁。如果摄入不足或需要量增加而没有及时补充,将导致缺铁,直至发生贫血。

哪些人群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铁需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的人群大多是婴幼儿、青少年、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需铁量增加,若饮食结构不合理导致铁摄入量不足则可能引起贫血,青少年的挑食或偏食,也是导致缺铁的重要原因。

铁吸收不良的情况主要与胃肠功能紊乱或某些药物作用有关,它们会导致铁的吸收减少,这些情况常见于长期腹泻、慢性肠炎等患者。

反复多次或持续少量的失血,如消化性溃疡、月经过多、痔疮等,可增加铁丢失的情况,使体内贮存铁逐渐耗竭。慢性失血是成人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病因。

缺铁性贫血有哪些表现

原发病的表现,如消化性溃疡、痔疮、功能性子宫出血等。

贫血一般表现,如面色苍白、乏力、头晕、头痛、心慌、耳鸣、气促等。

缺铁性贫血的特殊表现:1.皮肤干燥、无光泽,毛发干枯易脱落,指(趾)扁平,不光整,甚至出现反甲或匙状甲;黏膜损害多表现为口角炎、舌炎、舌乳头萎缩,导致食欲不振等。2.可出现神经、精神问题:儿童较为明显,如过度兴奋、好动、注意力难集中、发育迟缓、体力下降等。少数患者可有异食癖,如喜吃生米、泥土、石子等。

怀疑缺铁性贫血应做哪些检查

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减少比红细胞减少更明显,典型血象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骨髓象检查:为诊断缺铁的金标准。

铁代谢的生化检查:为早期诊断贮存铁缺乏的常用指标。

如何避免缺铁性贫血

饮食注意事项:提倡均衡饮食,荤素搭配,以保证足够热量、蛋白质、维生素等的摄入。推荐食用含铁丰富的食物,如肝脏、动物血、肉类、鱼类、蛋黄、豆类,以增加食物铁的吸收,也可同时服用弱酸性食物或药物如VitC、果糖、氨基酸促进铁吸收;尽量避免与抑制铁吸收的食物、药物同服,如茶、牛乳、咖啡。建议使用铁制器皿,从中也可以得到一定的无机铁。

高危人群可预防性补充铁剂:如婴幼儿要及时添加辅食,包括蛋黄、肝泥、肉末和菜泥等;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要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避免挑食或偏食;月经期、妊娠期及哺乳期的女性,应增加食物铁的补充,必要时可预防性补充铁剂,特别是妊娠期的妇女,每天可口服元素铁10mg~20mg,哺乳期的女性每天需额外增加0.5mg~1mg。

积极治疗原发病,不仅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关键,也是预防缺铁性贫血的重点。特别是消化性溃疡、痔疮、月经量过多的患者。

得了缺铁性贫血怎么办

医院接受血液病专科医师的帮助,规范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1.首先是病因治疗:包括改变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与方式,增加含铁丰富的食物或铁强化食物;积极治疗原发病。

2.铁剂治疗:首选口服铁剂,常用药物有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琥珀酸亚铁等。一般2周左右血红蛋白开始升高,约1个月到2个月血红蛋白恢复正常,症状逐渐改善。为进一步补充体内的贮存铁,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仍需继续服用铁剂3个月到6个月。

口服铁剂时,还需注意以下事项:

1.口服铁剂的常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胃部不适等,建议饭后或餐中服用。

2.避免铁剂与牛奶、茶、咖啡同服,可同服维生素C、乳酸等酸性食物药物,促进铁的吸收。

3.口服液体铁剂时请用吸管,避免把牙齿染黑。

4.服铁剂期间,大便会变成黑色,请不要紧张。

5.要遵医嘱按疗程服药,定期复查,补足贮存铁。

不适宜口服铁剂时,可遵医嘱静脉补铁。缺铁性贫血患者要学会自我监测病情,包括原发病的症状及贫血的表现,一旦出现或加重,须及时就医。

总之,缺铁性贫血可防可治,在去除病因的基础上,配合合理饮食及铁剂补充,大多数患者能得到康复。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拥有美好的每一天,请积极行动起来,远离贫血,拥抱健康!

(本版稿件及图片均由医院提供)

1
查看完整版本: 可防可治的缺铁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