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际公认的糖尿病诊断“金标准”,建议糖尿病患者应每隔3—6个月便检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如此才可有效地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因为如果只是控制好了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而却忽略糖化血红蛋白,不利于糖尿病病情的稳定。
测血糖,也得测糖化血红蛋白
“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就好像“秒针”与“时针”的关系。
血糖反映的糖尿病患者瞬间的血糖水平。
当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比较大时,测血糖无法反映患者长时间的血糖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可以说是血糖的一个平均值。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若想了解自己真实的血糖水平,需将“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监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真实反映糖尿病病情
如果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都高,说明糖尿病患者此前的血糖控制效果不理想;如血糖高,糖化血红蛋白不高,说明糖尿病患者此前血糖控制效果还可以,只是近期血糖控制得不好。
若血糖正常,糖化血红蛋白偏高则说明糖尿病患者此前一段时间的血糖控制效果非常差,只是近日比较注意饮食而造成血糖正常的假象。
糖化血红蛋白高,并发症来得快
正常人的糖化血红蛋白位于4%—6%之间。
如果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不稳定会改变其身体红细胞氧的亲和力而增高血脂和血液粘稠度,进而加速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糖化血红蛋白异常甚至还会增厚肾小球基底膜而引发糖尿病肾病;除此之外,还可能糖化眼睛晶体而引发糖尿病眼病。
降低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可降低发生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若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超过7%,那么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较之其他糖尿病的危险会增加50%以上。
所以,对于血糖没达标的糖尿病患者来说,一定要坚持每三个月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并将其保持在7%以下,于此可稳定糖尿病病情,大幅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