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蛋白病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慢性髓系白血病小合集
TUhjnbcbe - 2021/8/20 5:56:00

往期回顾:

“检验细胞形态学之家”历史图文目录

“捷达杯”全国血液系统疾病技能大赛的答案来了!

APL形态多样性欣赏合集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形态多样性欣赏合集

急性髓系白血病大串烧

急性髓系白血病大串烧()

急性髓系白血病大串烧(3)

急性髓系白血病大串烧(4)

急性髓系白血病大串烧(5)

王蓉、王琰和王慧,南京医院,医院血液科实验室

张建富,南京医院,医院血液科实验室

张姝,苏医院检验科

郑潇寒*,南京医院,医院检验科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泰州市兴化市书画院谢佳银院长

前言

1.每个细胞均为富含生命的个体,读懂它,你将收益无穷。读不懂,它“坑”的就是你。

.细胞形态千变万化,临床也千变万化,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它不敢变化的。要以不变应万变的心态,不惊、不慌和不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3.脑中无病,便无病。即脑中要有各种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细胞形态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标准等,你才能给出精准诊断。这要靠不断学习和积累,不要发出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叹!

张建富

01-1-8于江苏南京

01-01-31病例讨论

一、病史简介

今天的病例,门诊患者病史简单:患者季某某,女,30岁,孕6周,建小卡查外周血常规,见附图。余未见异常。

二、细胞形态学

向右滑动查看答案

向右滑动查看答案

向右滑动查看答案

向右滑动查看答案

向右滑动查看答案

向右滑动查看答案

老师们的讨论

广东医院-关丽芬:

今天的病例,年轻孕妇产检建档发现,白细胞超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贫血,血小板减少。结合年龄和血象,多考虑MPN方向,CML可能性大。外周细胞涂片与骨髓涂片相仿,证明有髓外造血的情况。外周血易见幼稚粒和嗜碱,骨髓见大量幼稚粒,嗜酸嗜碱,原早阶段目测小于5%,CP阶段可能性大。偶见双核粒,巨幼样,但不足以证明病态造血。加速期的标准

1.如果外周血白细胞持续大于10*10^9/L并有持续性脾大;.与治疗无关的,血小板持续性大于或持续小于;3.出现克隆性遗传学演变;可见于CP到AP阶段4.外周血的嗜碱性粒细胞比例大于0%;5.PB或BM原始细胞5-19%,后两点常提示AP到急变期的转化本例要做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查,BCR-ABL基因阳性可确诊。

陆*医院-*兴琴(重庆):

今日病例(.1)1、病史分析:患者青年女性,孕6周,无特殊。建孕卡发现血象异常。、血常规分析:极度增高的白细胞,中度贫血,血小板明显增高,机器分类中性粒细胞为主,嗜碱性粒细胞增高,人工分类提示可见各阶段粒细胞,见少量原始细胞。该血常规表现为增殖的表现,支持MPN类的CML的血常规特点。3、形态分析:外周血见各阶段粒细胞,少量原始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多见,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可见各阶段粒细胞,偶见分叶不良,双核粒细胞,胞浆中颗粒减少,核浆发育不平衡等现象,同时少量原始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多见,可见少量嗜酸性粒细胞。4、综上分析:若外周血或骨髓原始粒细胞<10%或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0%,诊断CML-CP;若外周血或骨髓原始粒细胞≥10%且<0%,或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0%,诊断CML-AP的标准,建议染色体及BCR-ABL基因检测。

医院-温凌玉:

今天的病例患者女,30岁。主诉:孕6周,血常规异常,白细胞.5×10^9/L,血红蛋白87g/L,血小板×10^9/L。血(外周血、骨髓?)图片可见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粒系为主,粒系原始至分叶核粒细胞均见,嗜酸粒细胞可见,嗜碱粒细胞易见,红系受抑,偶见幼红细胞,血小板成簇、散在易见,外周血常规及血图片细胞分类符合MPN-CML特点,患者临床应有脾大症状(因孕妇可B超查出),后完善染色体、基因检查,综合分析诊断。

江苏省医院-郑潇寒:

青年妊娠女性,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极高,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嗜酸性/嗜碱性粒细胞增多,慢性髓系白血病可能性大。患者是真的没有任何不适吗?如果是真没有还挺让人吃惊的。今天的图片分不清哪些是外周血哪些是骨髓,总之,各阶段各系统粒细胞皆有,原始粒细胞可见,嗜碱性粒细胞易见,嗜酸性粒细胞可见,支持慢性髓系白血病。

应完善NAP积分,染色体及细胞遗传学检查,尤其是Ph染色体及BCR-ABL1融合基因;未建议免疫分型是因为各类MPN的原始细胞较少,且无特异表型。

医院-陈锐:

今日病例,青年女性,因孕期常规检查发现血象异常就诊。估计体格检查未见特殊,血常规示:贫血,白细胞异常升高,伴中性粒细胞增高,嗜碱性粒细胞比例增高,血小板升高。结合病人病情进展程度,考虑为慢性白血病。血片可见少量原始细胞。阅骨髓片,见少量原粒细胞,可见大量各阶段粒系细胞,形态大致正常,偶见双核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目测原粒小于百分之十,故结合病史及细胞形态,考虑为CML-CP。建议做骨髓活检,染色体及BCR-ABL融合基因检查。

张建富老师评析

今天的病例讨论结果是:(一)细胞形态学诊断:1.CML.建议Ph染色体及BCR/ABL融合基因检测。(二)细胞遗传学:常规染色体检查,Ph染色体,即t(9;)(q34;q11)阳性。(三)分子生物学:BCR/ABL,P10,8.9%。

今天的病例讨论非常简单,但由于本病为多发和常见病,因此我们应多复习。同时记住,CML患者早期无特殊临床表现,多因体格检查或其他不适就诊,行外周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总数增高,细胞形态分析多见各阶段粒细胞,原始粒细胞10%,嗜碱粒细胞增多或易见,粒系不见或偶见病态造血现象而确诊的。就是说该类疾病患者非常逍遥。即使有点临床表现也无特异性,比如乏力、消瘦等。注意体检者,只要发现血细胞增高,不管是白细胞,是红细胞,还是血小板增高,还是同时增高,或有高有低时,均应立即复片去辨识细胞形态,以判断是否为白血病。1、简要病史分析:

患者青年女性,孕6周,建孕卡发现血象异常,这就是说患者无特征性临床表现。、血常规分析:

白细胞总数极度增高,中度贫血,血小板明显增高,机器分类中性粒细胞为主,嗜碱性粒细胞增高,这是多么典型的CML外周血常规呀,根本不需要细胞形态分析就知道患者为CML。当然应必须及时行细胞形态学分析。3、细胞形态分析:

外周血多见各阶段粒细胞,少量原始细胞,10%,嗜碱性粒细胞多见。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可见各阶段粒细胞,偶见分叶不良,双核粒细胞,胞浆中颗粒减少,核浆发育不平衡等现象,同时少量原始细胞10%,嗜碱性粒细胞多见,可见少量嗜酸性粒细胞。4、综上分析:该患者为CML。CML分期:CML-CP(1)外周血或骨髓原始粒细胞10%,嗜碱粒细胞0%。CML。()CML-AP外周血或骨髓原始粒细胞≥10%,0%,或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0%。(3)CML-BP外周血或骨髓原始细胞≥0%。CML多为急性髓系变,也可见ALL变等其他亚型。

细胞化学染色

各类检查报告

01-0-0病例讨论

一、病史

1.患者张某某,男性,年龄3岁,因“消瘦月余”入院

.患者月前开始体重下降,月内消瘦10kg,伴乏力,无头晕,心慌,无恶心,呕吐,无食欲减退,无腹痛腹泻,为明确病因,01-01-17医院,查血常规:WBC×10^9/L,中性中幼14%,中性晚幼%,中性杆状7%,肝胆胰脾彩超:脾肿大,肝右叶钙化灶。为求进一步诊治,01-01-18就诊我院门诊,外周血常规见附图。

二、细胞形态学

向右滑动查看答案

向右滑动查看答案

向右滑动查看答案

向右滑动查看答案

向右滑动查看答案

向右滑动查看答案

老师们的讨论

罗文进-医院:

今日病例:患者中年男性,消瘦月余就诊,血常规示白细胞极度增高,外周血涂片易见中晚幼粒细胞,杆状核比例增高,未提及嗜酸嗜碱细胞比例。腹部B超示脾大,从该患者外周血涂片及B超检查怀疑为CML。我院血常规示白细胞极度增高,伴有贫血及血小板增高。仪器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嗜碱细胞比例明显增高,亦指向CML。具体是CML的哪个期,还是要看原始细胞及外周血嗜碱细胞比例。细胞形态学涂片:可见各阶段粒细胞,易见嗜碱细胞及嗜酸细胞,原始细胞比例推测<10%,是慢性期还是加速期,关键是外周血嗜碱细胞比例,该患者虽未初诊过CML,若外周血嗜碱细胞比例≥0%,可根据此条直接诊断CML(加速期)。综上:结合NAP组化染色,成熟粒细胞积分应该是极度减低甚至为0,建议行Ph染色体及BCR-ABL融合基因监测。

卢晓-医院:

今天的病例讨论结果我认为是:细胞形态学诊断:1.CML.建议Ph染色体及BCR/ABL融合基因检测。分析如下:1、简要病史分析:患者青年男性,因“消瘦月余”入院,两月内体重进行性下降10Kg,彩超示脾肿大,这些临床表现说明该患者有血液恶性肿瘤的可能性。、血常规分析:血常规示,二高一低(WBC高,中度贫血,PLT高),机器分类中NE、EO、EA明显升高。这些指标符合CML外周血常规的表现。3、细胞形态分析:外周血:中性中幼14%,中性晚幼%,中性杆状7%,可见少量原始细胞,嗜碱、嗜酸性粒细胞多见。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可见各阶段粒细胞,偶见分叶不良,双核杆状核粒细胞,胞浆中颗粒减少,核浆发育不平衡等现象,同时可见少量原始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多见,可见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据目测外周血或骨髓原始粒细胞10%,外周血中嗜碱粒细胞0%,这些特征符合CML的临床诊断标准。4、综上分析:该患者诊为CML-CP(CML),建议Ph染色体及BCR/ABL融合基因检测。

高晓鹏-医院:

青年男性,两个月消瘦10kg,乏力,恶病质,临床表现看可能是消耗性疾病结核、恶性肿瘤或者淋巴瘤、白血病可能,查血常规:WBC×10^9/L,中性中幼14%,中性晚幼%,中性杆状7%,彩超:脾肿大。极高白,以中性为主,酸碱易见,脾大,都指向CML,有时候最初的临床症状对于某些疾病并不具有特异性,比如我们也见到没有脾大仅仅白细胞持续在10-0之间的CML患儿;也有最初是查体发现仅仅血小板增多的,没有高白没有脾大,后来也确诊是CML的患儿,小儿的CML并不少见,以往成年人或者老年人才见的多的疾病,儿童也能见到,堪忧。

今天的图片可以是骨髓,往往增生明显活跃,数量看起来更多;也可以就是该病人的血片,CML患者血片可见巨核细胞产板或见到小巨核产板或裸巨,在MPN类疾病里可能更容易见到吧。

综上,今日病例为CML-CP期。

徐蕾-江苏医院:

今天的病例:患者青年男性,月内消瘦10kg,排除消化道疾病,多考虑恶性,如:淋巴瘤,AL都有可能,乏力、彩超示脾大!查血常规:白细胞极度增高,仪器分类以分叶核为主,嗜碱比例增高,单核细胞比例不高,血小板明显增高,正色素性中度贫血,多考虑CML.外周血及骨髓涂片,可见原始细胞及各阶段粒细胞,嗜酸嗜碱比例增高,骨髓红系增生受抑,阅片可见小巨核,血小板成簇易见,

综合考虑CML,目测外周或骨髓原始细胞10%,但是外周嗜碱粒细胞胞≥0%,猜测为加速期,建议结合组化,Ph染色体及ABL基因检测。

刘岚-四川医院:

青年男性,慢性起病,血常规提示CML,血涂片及骨髓涂片符合CML,建议完善NAP积分、费城染色体及BCR-ABL基因突变检测。

张建富老师评析

今天的病例讨论结果是:(一)细胞形态学诊断:1.CML.建议Ph染色体及BCL/ABL融合基因检测。(二)细胞遗传学:常规染色体检查,报告未出。FISH示BCR/ABL检测阳性。(三)分子生物学检查:BCR/ABL,P10阳性。今天的病例讨论也非常简单,从临床表现,外周血常规至细胞形态均符合CML。1、简要病史分析:患者青年男性,消瘦月余,伴乏力,脾肿大,血象高白细胞,分类有幼稚粒细胞。以上临床表现比如消瘦和乏力,体格检查,比如脾肿大。外周血常规,比如白细胞总数增高,机器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无贫血或轻度贫血和血小板增高均符合典型CML特征。、血常规分析:白细胞总数极度增高,中度贫血,血小板增高,机器分类中性粒细胞增高,嗜碱性粒细胞增高,这是CML外周血典型特点。因此仅从外周血常规检查结果就可以诊断CML。3、细胞形态分析:

外周血多见各阶段粒细胞,少量原始粒细胞,粒系未见病态造血现象。嗜碱性粒细胞多见。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可见各阶段粒细胞,少量原始细胞,未见粒系病态造血现象。嗜碱性粒细胞多见,可见裸核巨及产板巨。可见小巨核细胞,CML患者外周血和骨髓中均可见小巨核细胞、单圆核巨核细胞等。同时易见类戈谢细胞及海蓝细胞。血小板增多,成大簇易见。4、综上分析:外周血或骨髓原始粒细胞10%,嗜碱粒细胞0%。诊断CML,建议ph染色体及BCR-ABL基因检测。若外周血或骨髓原始粒细≥10%,0%,或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0%,为CML-AP。

细胞化学染色:

各类检查报告:

00-07-17病例

一、病史

患者林某某,男,18岁。因“腹部进行性膨隆1年余”入院。患者1年前无诱因下出现腹部进行性膨隆,开始未予重视。有时伴腹疼,多汗和不适。00年4月5医院就诊,外周血常规示,白细胞.5×10^9/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血红蛋白78g/L,血小板×10^9/L,体格检查,一般可,贫血貌,全身无瘀点淤斑。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肝肋下未及,脾大入盆腔。

二、细胞形态学

向右滑动查看答案

向右滑动查看答案

向右滑动查看答案

向右滑动查看答案

向右滑动查看答案

老师们的讨论

朱诚-医院:

今日患者,男性,病程较长,符合慢性白血病,有巨脾,贫血,白细胞异常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外周血和骨髓涂片以中晚幼粒,杆状核为主,偶见原始细胞,嗜碱嗜酸细胞增高,根据以上特征,应加做NAP试验,完善Ph染色体,BCR-ABL融合基因检测综合诊断。

欧阳竹林-湖医院:

患者病程为期一年之久,外周血白细胞极度增高,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中度贫血,血小板正常,应为慢性白血病特征,进行性腹部膨隆应该与巨脾有关,而巨脾应该为白细胞填塞造成!细胞形态可见骨髓细胞增生极度活跃,大量早幼粒中幼粒及以下阶段粒细胞,易见中幼嗜酸性粒细胞及以下各阶段,易见嗜碱性粒细胞,易见原巨(胞核圆形,染色质粗糙,隐约可见核仁,胞桨深蓝色,伪足样伸出)!可见大血小板、不规则血小板!红系增生受抑制!成熟红细胞可见缗钱状排列,易见棘型红细胞,可见靶形红细胞、淡染区扩大红细胞,综合考虑为CML!完善细胞化学染色NAP,免疫分型和Ph染色体检查及BCR-ABL融合基因检测!

付兆强-上医院:

今日患者,男性,病程较长,符合慢性白血病,有巨脾,贫血,白细胞异常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外周血和骨髓涂片以中、晚幼粒及成熟阶段粒细胞为主,偶见原始细胞,嗜碱嗜酸细胞增高,根据以上特征,考虑CML可能,应加做NAP试验、完善染色体及BCR-ABL融合基因检查综合诊断。

医院-常晓鹏:

患者男,18岁,1年前无诱因下出现腹部进行性膨隆,伴腹疼,多汗和不适。外周血常规白细胞数量明显升高.5×10^9/L,仪器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中度贫血,血小板正常,全身无瘀点淤斑。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肝肋下未及,脾大入盆腔。外周血及骨髓涂片镜检粒系明显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粒细胞及杆状核细胞为主,各系病态造血不明显,嗜酸性粒细胞可见,嗜碱性粒细胞易见。结合病史及细胞形态综合分析考虑CML,应完善NAP、并结合免疫分型,染色体及分子生物学检查。

医院-张洁:

今日病例:青年男性,一年前就腹部膨隆,慢性病程,脾大,外周血白细胞超高,贫血,第一反应是慢粒,外周血涂片:可见各阶段粒细胞,也可见原粒,比例应该够不到0%,同时每幅图均可见-4个嗜碱性粒细胞,考虑CML,根据原粒和嗜碱的比例来确定到底是cp,ap,bp。

医院-王珏:

今日病例,青年男性,腹部进行性彭隆1年余,体格检查,巨脾,病程较长,起病隐匿,符合慢性疾病。外周血白细胞明显增高,机器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中度贫血,血小板正常,外周血及骨髓片可见各阶段幼稚粒细胞增多,原始细胞<0%,粒系形态大致正常,嗜酸嗜碱易见,考虑CML,建议染色体及BCR/ABL融合基因检测慢粒临床分三期

①慢性期:以中幼粒及以下细胞为主,嗜酸嗜碱易见,原始细胞<10%;②加速期:外周血或骨髓原始细胞10%-19%,或嗜碱≥0%;③急变期:外周血或骨髓原始细胞≥0%。

张建富老师评析

今天的病例讨论结果,我不说大家都知道了,是CML。细胞遗传学检查/常规染色体检查结果,t(9;)(q34;q11)。FISH检测结果,BCR/ABL阳性。细胞形态学之家参与的老师和同学均给出了明确诊断和分析。

诊断我就不多说了。我简要阐述以下几点。1.该患者因腹部进行性膨隆就诊,时有疼痛和多汗,未予重视。可见该患者及家长多木,也有可能孩子准备高考。这里告诉大家,现CML患者极少见到巨脾的,多因体格检查或因不典型特征,比如乏力、纳差等就诊。行外周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增高而确诊的。不过今年上半年我科初诊的病例多为脾明显肿大,个别脾破裂。.CML外周血特征,白细胞总数增高或明显增高,机器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无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本患者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至极度增高,这是造成巨脾的主要原因,即大量白细胞淤滞于脾脏引起的。现我们很少见到这么高的白细胞总数,多为1万至几万,我们诊断过9.0×10^9/L的CML,与类白血病反应相似,因此要注意与类白血病反应相鉴别。同时,出诊的CML多无贫血,而该患者出现了贫血,说明疾病在进展。同样出诊CML多为血小板增高或明显增高,我们临床上经常见到以血小板增高为主的CML,只有在CML进展时可见进行性减低或进行性增高。3.外周血细胞形态学,CML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增高,分类可见各阶段粒细胞,不成熟粒细胞多≥10%,原始粒细胞<10%,嗜酸粒细胞多见,嗜碱粒细胞一般>%,若<%,诊断要当心。不过由于中性粒细胞过高,阅片易见嗜碱粒细胞也可以,同时如果你注意可见小巨核细胞。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在CML与类白血病反应、其他MPN亚型和MDS/MPN亚型鉴别非常重要,因此要认真仔细如阅读细胞。4.骨髓细胞形态,

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以粒系为主,原始粒细胞<10%,以以中晚幼粒为主,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多见,骨髓嗜酸比嗜碱多。红系增生减低,粒:红至少>10:1。初诊CML巨核细胞往往很高,有时高达几千个。易见病态巨核细胞,血小板多成大簇。NAP特征,MPN亚型中只有CML阳性率减低,其他亚型均明显增高,尤其是原发性啊增高更明显。注意有时CML的NAP也有增高的,比如CML伴感染。5.免疫分型,

有的老师和同学说建议免疫分型,告诉各位,MPN患者免疫分型无特异性,多不建议免疫分型。6.染色体及分子生物学检查,

常规染色体检查可见t(9;),BCR/ABL阳性。如果Ph阴性,FISH检查BCR/ABL阳性也可以诊断。BCR/ABL多见P10,也可有P和p30;因此,p10阴性,不能排除CML,要看p和p30是否阳性。而Ph+的B-ALL多见p。因此如果患者没诊断过CML,初发时就是急性白血病,尤其是B-ALL,此时有Ph+,也不能说是CML急变过来的。

其他不多说了。作为细胞白血病工作者,牢牢掌握外周血常规特征和细胞分类及形态分析特征是CML诊断与鉴别诊断重中之重。

各类检查报告:

主编

王蓉,女,副主任技师。年7月毕业于江苏大学医学检验专业,年8月至今在医院血液科实验室工作。年7月到江苏省血液病研究所研修三个月,系统学习了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年8月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医院研修骨髓病理诊断技术,熟练掌握了血液系统疾病骨髓病理诊断技术。年获临床执业医师资格。掌握各类血液病的临床及诊断技术,掌握WHO的诊断及最新进展。擅长多种恶性血液病的骨髓涂片及骨髓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尤其对淋巴肿瘤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有独特见解。

王琰,男,本科学历,主管技师,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医学检验专业。01年至今于医院血液科实验室从事血液病诊断工作,学习并熟练掌握流式检测与分子检测,现致力于细胞形态学分析,擅长结合流式与分子对血液病进行综合诊断。

王慧,女,检验技师,年苏州大学医学检验专业毕业。年8月至今就职于医院血液科实验室,先后在免疫分型诊断学组、细胞遗传诊断学组、分子生物学诊断学组和细胞形态学诊断学组轮转学习。熟练掌握急性和慢性白血病的MICM诊断及鉴别诊断标准,熟练掌握了常见血液系统疾病诊断的基本理论和操作规范。尤其对流式细胞仪在LPD的诊断和分型的应用及临床意义等方面有独到见解。

秘书

张姝,女,检验技师。本科学历,毕业于江苏大学医学检验专业,现就职于苏医院。01年至年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学习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具有丰富的血液学理论,能熟练掌握常见血液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先后发表论文两篇,主要研究方向:骨髓细胞形态。

郑潇寒,男,检验技师,本科学历。年毕业于江苏大学京江学院医学检验专业,就职于医院检验科。具有一定的血液学理论水平,参加多次血液病与形态学竞赛并数次获奖。

扫描

1
查看完整版本: 慢性髓系白血病小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