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蛋白病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别拿孩子补铁不当回事
TUhjnbcbe - 2021/9/9 20:51:00

铁、维生素A、碘缺乏是由单一微量营养素失衡所导致的营养性疾病,是世界范围的影响儿童健康的三种微量营养素缺乏。其中,铁缺乏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祸首,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确定为世界性营养缺乏病之一,也是我国公共营养的主要问题之一。


  一、铁的存在形式和生理功能


  铁是人体内含量最高的必需微量元素,同时铁又是人体最容易缺乏的一种微量元素,人体内的铁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于两大类物质中:


  ①功能铁,以特定的生理功能的形式存在于血红蛋白(Hb)、肌红蛋白和一些酶系统中。前二者的作用是运输氧,后者是参与组织呼吸。


  ②贮存铁,以运铁物质及铁储备形式存在于运铁蛋白、铁蛋白及含铁血*素中,其中铁蛋白是身体铁储备的主要形式。以上各种形式的铁都是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的,没有游离的铁离子存在。


  二、缺铁对宝宝生长发育的影响


  1、我国儿童的铁营养状况


  年卫生部发布的《中国0~6岁儿童营养发展报道()》显示我国2岁以内婴幼儿贫血率达31.1%。根据年儿童铁缺乏症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7-12个月婴儿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为20.8%,13-36个月幼儿为7.8%,37个月-7岁学龄儿童为3.5%,铁缺乏是比较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2、缺铁的三个阶段


  ①铁储存耗空期


  该阶段体内储存铁减少,血清铁的浓度下降,但还没有临床表现,也不会产生有害的生理影响。


  ②红细胞生成缺铁期


  又称为无贫血的铁缺乏期,在这个阶段血清铁浓度下降、运铁蛋白浓度降低、游离原卟啉浓度升高,但血红蛋白的浓度仍然没有降至贫血标准。


  ③缺铁性贫血期


  此时体内的铁储备已耗尽,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积下降,血红蛋白、血清铁、血清白蛋白、血清运铁蛋白、血清甲状腺素结合前蛋白等指标下降,并伴有明显的贫血症状和体征,缺铁性贫血不是一种疾病,而是疾病的症状,可出现如头晕、气短、心悸、乏力、易疲劳、怕冷、口唇、甲床、黏膜苍白、注意力不集中、抵抗力下降等临床症状。贫血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血红蛋白水平的下降程度。


  对于12岁以下的儿童(男孩和女孩无明显差别),如果血红蛋白比成年男子的血红蛋白正常值(g/L)低15%左右,可以认为贫血。


  3、缺铁的危害


  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会对儿童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同时人体铁缺乏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对机体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①影响体内含铁酶的活性,从而影响能量代谢


  ②影响行为和智力发育


  婴儿期铁缺乏对认知功能和行为发育有较长期的、不可逆的损害,并可持续至儿童期,而且铁剂治疗也不能完全恢复已经受到损害的认知行为,婴幼儿可表现为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易烦躁、解决问题的主动性降低、难以集中精神、记忆力、语言推理、数量推理等学习能力变差。


  ③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增加反复感染机会,尤其是腹泻和呼吸道感染等


  ④缺铁还会增加机体对有*重金属的吸收,如铅、镉等,损害孩子的身体健康


  三、缺铁的原因


  造成学龄前儿童铁缺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孕期妈妈缺铁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妊娠期铁缺乏程度不严重的妈妈仍可满足胎儿对铁的需求,健康足月儿体内贮存的铁可维持生长~6个月内的需要,只有妊娠期妈妈严重缺铁导致胎儿先天储铁减少才会导致婴儿期铁缺乏。


  但近几年,国内外的研究证实婴儿出生时足月、体重和血红蛋白正常并不能确保婴儿期铁营养正常。如果妈妈在妊娠期贫血,胎儿体内的贮存铁就会不足,那么婴儿在出生2-3个月就容易发生铁缺乏,且可影响至幼儿期。年国内的一项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妈妈妊娠中期、妊娠晚期轻度铁缺乏的婴儿在出生4-5个月时,大概有约2/3会出现铁缺乏,占此期婴儿铁缺乏的92.31%。另外,妊娠期妈妈铁缺乏还会增加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风险。


  可以说,预防妈妈在妊娠期铁缺乏,是预防婴儿发生缺铁性贫血的关键所在。


  2、对铁的需求量增加


  儿童的生长发育速度快,对铁的需要量大,大概每千克体重需要1mg的铁。


  3、膳食铁摄入不足


  和成人不同,儿童可利用的内源性铁较少,需要的铁大部分依赖于食物来源。未能合理添加辅食,如在婴儿出生6个月后没有及时添加含铁米粉,在7月龄后没有引入动物性食物,以及挑食、偏食等不良的饮食习惯等,都会引起婴幼儿体内铁储备不足。而学龄前儿童的膳食中奶类食物仍占较大比例,其他富含铁的食物较少,这也是儿童容易发生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的原因。


  4、相关维生素摄入不足


  一些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也可能会影响铁的吸收和代谢,如:


  ①维生素A缺乏会影响铁的转运与利用;


  ②维生素B12、叶酸缺乏会影响红细胞的合成;


  ③维生素B2(核*素)也会影响铁的吸收,降低血红蛋白的合成。


  ④维生素C摄入不足,会抑制机体对铁的吸收利用,通常维生素C缺乏在后期也会表现出铁缺乏的症状。


  5、某些影响铁吸收的干扰因素


  食物中的草酸盐、植酸盐、磷酸盐,摄入过多的膳食纤维、钙都会抑制机体对膳食铁的吸收利用。此外,碱性药物也会可降低含铁化合物的溶解度,进而妨碍铁的吸收,如治疗胃病的抗酸药等。


  6、缺乏营养常识


  没能对孩子铁营养状况进行常规筛查和针对性的铁补充治疗。另外,孩子缺铁性贫血,特别是轻度贫血症状少,容易被家长忽略,或者固执地坚持“食补”,对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的后果不了解,即使治疗也不能坚持完成疗程。


  四、如何防治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


  充分了解造成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的相关原因后,我们就能科学地、针对性地给孩子补铁了。


  1、确定不同阶段铁的需要量


  2、选择更好的铁来源


  ①食物中的铁可分为两类:


  一是血红素铁,以2价铁形式存在,吸收率一般都在10%或10%以上,而且还不受膳食中干扰因素的影响,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如动物血、红瘦肉、动物肝脏等。


  二是非血素铁,以3价铁形式存在,吸收率为3%,甚至低于3%,且很容易受膳食干扰因素的影响,主要来源于植物性食物。


  ②补铁制剂


  对于已经出现缺铁甚至是缺铁性贫血的孩子,建议医院做相关检查,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铁剂。


  3、增加促进铁吸收的因素


  ①肉类因子


  动物肉类可以促进铁的吸收,但蛋类、牛奶和奶酪没有这种促进作用。


  ②某些氨基酸


  胱氨酸、半胱氨酸、赖氨酸等还原性物质可使Fe2+还原成Fe3+,促进铁的转化、吸收。


  ③某些维生素


  WHO建议治疗缺铁性贫血时应该补充多种维生素,以辅助贫血的治疗。膳食中的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B2、叶酸等也可以促进铁的吸收,尤其是维生素C的作用尤为显著。


  ④某些有机酸


  柠檬酸、丙酮酸、琥珀酸和酒石酸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铁的吸收,含有这类有机酸的食物有柠檬、苹、酸奶等。


  ⑤钙


  有充足膳食钙时,可除去抑制铁吸收的磷酸盐、草酸盐、植酸盐等干扰因子,从而有利于铁的吸收。但是钙并不是越多越好,过量的钙反而会抑制铁的吸收。


  ⑥脂类


  膳食中适当的脂类有有助于铁的吸收,但过量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缺铁性贫血会严重危害儿童的生长发育、免疫功能、精神运动发育和认知功能。因此家长一定充分重视起来,及时排除造成孩子铁不足的因素,并合理安排孩子的膳食和饮食习惯,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别拿孩子补铁不当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