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化血红蛋白是评估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水平达标的金标准。
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餐后血糖浓度高,即使持续时间短,也会产生部分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虽然浓度低,但是只要持续时间长,同样也可以生成一部分糖化血红蛋白。根据国外权威杂志报道,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对糖化血红蛋白的生成都有贡献,但是在糖尿病严重程度不同时两者对糖化血红蛋白的贡献程度不同,见下表所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空腹血糖贡献
餐后血糖贡献
7.3%
30%
70%
7.3-8.4
50%
50%
8.5-9.2
55%
45%
9.3-10.2
60%
40%
10.3
70%
30%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对于新发糖尿病或病情较轻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7.3%),70%的糖化血红蛋白分子是由餐后血糖和血红蛋白分子结合生成的。而对于病情严重的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10.3%),70%的糖化血红蛋白分子则是由空腹血糖和血红蛋白分子结合生成的。糖化血红蛋白在7.3%~8.4%之间时,空腹和餐后血糖的“贡献”是相同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都要测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的好处宏观判断病情,避免“盲人摸象”,让患者和医生能及时了解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如果糖化血红蛋白7.3%,治疗方案可以降低餐后血糖为主。可用于评估近期糖尿病治疗的效果,如糖化血红蛋白升高或未见明显降低,应尽快找医生调整治疗方案,不要延误治疗。可用于评估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风险,及早做好并发症的筛查、预防和治疗措施。如果病情稳定,糖化血红蛋白达标,可以适当减少血糖的检测次数。对于糖尿病高危人群来说,可以及早进行糖尿病的筛查和干预,避免发展为糖尿病。hi,看官!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记得要分享哦!哦对了,点个赞也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