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蛋白病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常用糖尿病检测指标解读,全在这儿了
TUhjnbcbe - 2022/8/26 22:34:00
北京治疗最好白癜风十佳医院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1015/5762961.html

我们在过往的文章中对糖尿病的相关知识陆陆续续做了些介绍;在今天这篇文章里,小发准备系统的把糖尿病的一些检测指标给大家梳理一下。无论是糖尿病的诊断、还是病情的研判、亦或是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这些指标都是重要的参考依据;糖友们了解这些检测指标,也能够更好的从方向上把握自己的日常控糖工作。

血糖

这里说的血糖是指静脉血浆(或者血清)中的葡萄糖含量,而不是糖友们每天监测的毛细血管血糖含量。

关于血糖,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提醒注意:

1,毛细血管血糖一般用作糖友的日常血糖监测,不能用于糖尿病的诊断;另外,糖友们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家用血医院抽血测的血糖差距比较大,一是因为“静脉血”和“毛细血”本身的葡萄糖浓度就有差别,二是糖友在家自己检测的时候难免会有一些操作上的误差、使得“测得的”毛细血糖与“实际的”毛细血糖之间已然存在了差异;

2,之前谈到过,长期的紧张焦虑情绪、抽血前一天晚上的失眠,以及一些疾病或者应激状态比如感冒、炎症、急性感染、创伤等等,都有可能导致空腹血糖偏高、形成一过性的“应激高血糖”。糖友一定要确保排除此类情况,使检测结果能够真实的反映自身的血糖水平;

3,维生素C会对血糖检测结果有明显的影响。维生素C是一种很强的还原剂,可以与化验血糖、尿糖的试剂发生化学反应,使化验出的血糖、尿糖结果偏低。因此那些有坚持在服用维生素C的糖友,在检测血糖的前3天就该有意识的暂停服用;

4,关于在家自测血糖采用“第一滴血”还是“第二滴血”的问题。有诸多研究都表明:在正确操作同时排除其他引起测量误差的前提下,无论是使用“第一滴血”还是“第二滴血”均能进行自我血糖监测来反映即时静脉血糖值;二者的数值差别并无统计学显著性。

尿糖

正常情况下,肾脏的肾小球对葡萄糖有很强的再吸收能力;但这种能力也是有限的,其最大上限即为肾脏的葡萄糖阈值(一般为8.9~10.0mmol/L);而当血糖浓度超过此阈值,葡萄糖随尿液排出体外即可表现为尿糖阳性,也就是咱们平常所说的“尿糖+”,可以间接反映血糖水平。一般来说,“尿糖+”与“血糖”之间有如下的经验对应关系:

尿糖阳性血糖(mmol/L)

+10.0~12.8

++12.8~15.5

+++15.5~17.8

++++17.8以上

但是需要注意:尿糖阳性并不能用来诊断糖尿病。尿糖是否有“+”与血糖浓度、肾糖阈值是否有升高或者下降、应激因素以及其他疾病有关,可分为“血糖增高性糖尿”“血糖正常性糖尿”“暂时性糖尿”和“疾病相关性糖尿”几种情况。

标准糖耐量检测(OGTT)是诊断糖尿病的金标准;如果OGTT结果显示没有糖尿病而尿糖依然有“+”,就要想到会不会是其他情况。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随着相关的宣传科普越来越普及,糖友们对“糖化血红蛋白”也都比以往更加了解。最新的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也将标准化方法下测得的糖化血红蛋白作为了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HbA1c是血红蛋白某些特殊分子部位与葡萄糖经过缓慢而不可逆的非酶促反应结合而形成的糖化血红蛋白,可以用来反映最近8~12周的平均血糖水平,是评判糖友血糖控制情况的金标准。标准检测方法检测的正常参考值:4%~6%。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糖化血红蛋白反应的是近一段时间内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并不能反应出血糖的波动情况;换句话说:糖化正常,不代表血糖就没有问题。因此糖友千万不可掉以轻心,觉得自己的糖化值在合理范围内,就省去了日常血糖监测的环节。另外,像贫血、血红蛋白异常等因素都可能对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

此外,咱们前面讲过的TIR可以很好的弥补糖化血红蛋白无法反应血糖波动的不足和缺陷。血糖、HbA1c和TIR三者有机结合,取长补短、相互补充,是理想的血糖监测模式,可以更全面地反映患者血糖控制的真实情况,为精细化调整治疗方案提够决策依据。

糖化白蛋白GA

糖化白蛋白是血浆白蛋白与葡糖糖经非酶催化的糖化反应形成,可以用来反映检测前2~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正常值参考范围是11%~17%。

与HbA1c相比较,GA对短期内血糖变化比HbA1c敏感,是评价患者短期糖代谢控制情况的良好指标,尤其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治疗方案调整后疗效的评价指标。此外,对于有影响红细胞寿命因素的糖尿病患者,HbA1c数值测定常常被低估;这时适合选择GA,数值不受影响,GA较HbA1c更能反映血糖控制的情况。

尿酮体

重症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胰岛素严重缺乏导致机体无法代谢糖类为身体提供能量;机体为了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开始转而消耗脂肪并产生大量酮体在血液中堆积,引起糖尿病酮症酸中*。

如果无法检测血清酮体,可检测尿酮体。但需要注意的是:尿酮体为筛查性检测,本身的准确性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尿酮体2个“+”以上可以作为酮症酸中*的参考诊断标准。

胰岛素自身抗体

作为对1型糖尿病(包括成人隐匿1型)诊断的标准,胰岛素自身抗体检验是用于糖尿病分型的重要指标(胰岛素依赖型or非胰岛素依赖型)。单一的自身抗体检测缺乏最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一般采用多项自身抗体的联合检测,对1型糖尿病的诊断准确性更高。

胰岛素自身抗体检测常用的三项指标是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抗胰岛素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如果查这三个抗体有阳性,特别是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有阳性,一般会提示有这种自身免疫性的糖尿病,糖尿病分型就要倾向于1型糖尿病。

特别是:自身抗体检测阳性而血糖又正常的情况下,即可诊断为1型糖尿病的不同阶段。

标准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这个是用来诊断糖尿病的金标准。检测方法是:隔夜空腹8~10小时后,在早晨8点前抽取静脉血;而后口服75克无水葡萄糖加ml~ml水制成的水溶液,自喝第一口开始计时,分别抽取30min\60min\2h\3h等几个时间点的血糖值,与空腹血糖值组成5个时间点血糖值送检。

实践中还会用馒头餐来代替口服葡萄糖水溶液,一般是针对血糖很高或者无法耐受葡萄糖的患者。需要注意的是:选用的馒头是用克面粉制成,而不是馒头本身克。“馒头餐”可避免因喝糖水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适,适合于口服葡萄糖不能耐受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但馒头餐在定量上以及被吸收进入血液的时间上,不如葡萄糖那么准确。

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

伴随糖耐量试验,可同时测定空腹及服用葡萄糖水后的30min\60min\2h\3h的胰岛素\C肽水平,用于了解胰岛β细胞的储备情况和胰岛素分泌功能。需要注意的是:C肽不受外源性胰岛素的影响,因此在使用外源性胰岛素的情况下,可以通过C肽的测定来反应自身内源性胰岛素分泌能力。

分析C肽释放实验的曲线一般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C肽高峰时间是否延迟。糖耐量正常的测试者,在服用葡萄糖后的30min~60min出现C肽高峰;而如果高峰出现延迟(一般在2h左右出现高峰),则表明胰腺对血糖升高已经不敏感,提示可能患有2型糖尿病;

2,C肽水平是否过高。糖耐量各时间节点血糖值都正常,但C肽水平明显增高、尤其是空腹C肽高,提示有(空腹)胰岛素抵抗。意味着体细胞已经对胰岛素不敏感、需要胰腺分泌更大量的胰岛素才能完成利用糖分的功能;

3,3h后是否回落到空腹水平。空腹C肽水平可以正常、偏高或偏低,服糖后释放曲线上升迟缓,高峰延迟,在3h释放曲线仍然没有回落到空腹水平,此为典型2型糖尿病的特点;

4,C肽释放图像基本为一条直线。说明测试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已几近衰竭,提示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以上是小发给大家梳理的糖尿病的几个主要检测指标。希望通过本文的简单整理,大家能对各种检测指标的含义有个直观和初步的理解,以此对自己日常的血糖监测和与主治医师的沟通起到一定的帮助。

1
查看完整版本: 常用糖尿病检测指标解读,全在这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