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尸两命,意外事故还是蓄意伪装?
年8月27日午夜,台湾省嘉义县的一个小村庄发生了一起火灾,由于事发突然又是在深夜,所以等人们发现已经晚了,在屋里熟睡的苏秋美连同肚子里7个月大的孩子不幸葬身火海,警方初步勘验了现场,基本符合意外火灾导致人身伤亡的特征,于是给出了意外死亡的初步结论。苏秋美的家人虽然悲痛万分,也确实没有发现任何异常的情况,也接受了意外死亡这个结论。
模拟案发现场动画就在警方准备结案的时刻,负责尸体勘验的法医实验室在尸检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地方:由于火灾,苏秋美的尸体损毁的相当严重,但是后背部分的皮肤组织却几近完好,也由此可以推断苏秋美死亡的时候应该是平躺在床上,但由于火烧伤严重,尸体大腿的皮肉已经被烧至炸裂,正常情况下人肯定会奋力自救挣扎,但是从尸检的情况看,死者却并未做任何挣扎,像是躺在床上等死一样,这点很不同寻常。“事出反常即为妖“,这是刑案侦破的*金定律,所以警方怀疑这不是一场意外。
一波三折,法医检验抽丝剥茧
为了弄清真相,警方请来了有名的法医萧开平医师深入调查,首先要确定的是在本案中,到底是生前遭遇火灾还是死后被烧尸。自古以来命案中很多凶手行凶后都会借以火烧水溺等意外事故来掩盖真相,但其实这在现代法医学上判断是有很明确的指征的,比如气管内侧有没有附着烟灰碳末,未烧毁的皮肤是否存在烧伤的生活反应,通俗点说就是活着时候的皮肤和死后的皮肤被烧的情况通过法医检测很容易就会被区分,还有血液化验中碳氧血红蛋白的含量,这些都可清楚鉴别事实真相,所以在现代发达的法医学技术下,幻想通过火灾烧尸来伪装罪行基本没可能。
法医萧开平在进一步的调查中,法医在死者气管内测检测到烟灰成分,证明火灾时死者还是活着的,警方还怀疑死者可能被下药,所以将尿液和血液也送去检测,令人不解的是血液中也检测到碳氧血红蛋白,进一步证明死者是由于火灾中吸入过量的一氧化碳导致的死亡,而且在其他的检测中排除了酒精过量,也没有从体内检测到常见的*物成分,一切证据都表明死者是死于火灾的意外,这个结果让警方始料未及。
但是根据警方多年来的办案经验,警方隐隐还是觉得这个案子没那么简单,于是重回事发现场再次勘验调查,这一次他们有新的收获,在现场外面一处不起眼的地方,警方发现了被棉被包起来的疑似装过汽油的塑料桶,这一发现让警方更加坚定了有人故意纵火的推断。
同时,在另一方面,法医检验也有了新的线索,之前在死者血液检测中发现的碳氧血红蛋白,虽然可以证明死者在火灾时还活着,但是其数值与常规情况下死于火灾的数值相比偏低,这说明,虽然当时死者还活着,但是可能一直处于昏迷,或者无意识的状态,死前被人下药,后被纵火烧死的可能性很大,但是如何才能证明这个推断呢?重要的就是要找出死者服用了什么样的*物,中的是什么*?
锁定*物,背后真相浮出水面
*物鉴定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法医鉴定学科的重要分支,现在对死者进行的常见的*物检测没有发现后,警方只好求助*理学家协助破案,然而自然界中的*物种类实在太多了,只要达到足够的剂量,好几万种的化合物都可以用来下*,而对于不怎么常见的*物,*理学家需要尽可能缩小怀疑的范围,通过跟目标*物的检测比对,才能最终确定是哪一种*物,所以先找准可能的目标*物就变得十分重要。
*理学家林文玲接手这个工作之后,首先就希望警察对可能的嫌疑人做一个详细的背景调查,当时警方首要的嫌疑人就是死者的丈夫林宗志,调查之后发现嫌疑人具有化工知识的背景,具有一定的药物化学品的常识,林文玲医师在经过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包括参考了最新的美国FBI报告之后,在众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神经性*素中,将目标锁定在GHB(γ-羟基丁酸),这种迷幻药也被称为QJ药,有很强的致晕致幻作用,而死者血液里含有很高浓度的GHB(γ-羟基丁酸),高于正常值的几十倍,这足以使死者在短时间内陷入昏迷。
*理学家林文玲随后,警方也在火灾的现场发现的一个瓷杯里的剩余牛奶中检测到了高剂量的GHB(γ-羟基丁酸),至此,谋杀的证据环渐渐显现。警方正式立案,对嫌疑人林宗志展开全面调查,在其台北的公寓里发现了更多的下*及纵火证据,更重要的,警方发现了凶手的犯罪动机:林宗志为妻子购买了保额高达万美元的人寿保险,杀妻为了骗保。
最后检方提起公诉,死者的丈夫在法庭上承认了自己的全部罪行:为了骗取巨额保险金,他事发当晚将掺有GHB(γ-羟基丁酸)的牛奶拿给妻子喝下,然后趁着妻子昏迷,点燃了汽油和引线,随后立即联系自己的妻弟,谎称自己腹医院就医,其后的半个钟头内,妻子和腹中的孩子一同无声无息的葬身火海。年林宗志被法院判处无期徒刑。
凶手林宗志受审画面疏而不漏,世上难有“完美的犯罪”
这起杀妻骗保案可以说策划的相当周密,凶手从选择作案时间、地点都有着仔细的考量,凶手选取的GHB(γ-羟基丁酸)这种*物非常少见,而且其成分在人体中本身就是存在的,只是含量微小,换做一般的调查真的是很难被发现,凶手作案后还设计制造了自己的不在场证明和证人,可以说如果警方没有锁定死者体内的GHB(γ-羟基丁酸),凶手这场伪装成意外的谋杀几近完美。
但是,现代法证学的公理——罗卡定律告诉我们:“凡有接触,必留痕迹”,物质都是由无数的微粒组成的,当嫌疑人进出现场动手作案时,所接触的物体表面就会和他的身体之间发生微粒的交换,留下一些痕迹的同时也会从这些物体表面带走一些痕迹。即便是刻意清理过,也很难将这些痕迹彻底抹去。凶手会撒谎,但是证据不会。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随着现代法证科学的不断进步,在世界上将很难有“完美犯罪”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