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因为体检或者其它原因查尿常规发现尿中有糖,非常担心自己是不是有糖尿病了?
在临床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患者拿着体检的单子咨询尿糖阳性,这时候往往会怀疑自己有糖尿病。实际上尿糖阳性不能说明血糖就异常,血糖才是判断糖尿病的根本标准。于是,就建议他们做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耐量试验、糖化血红蛋白等各项检查去排除糖尿病。经过检查各项指标正常,是查了之后,所以,就会告诉他们不是糖尿病。可是,他们还是对尿糖阳性不放心,非常担心。
做完各种检查排除糖尿病以后,那么为什么尿中糖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大家对“尿糖”和“糖尿病”之间的关系理解存在一个误解。很多人以为,糖尿病应该尿里有糖,所以尿液中应该有糖。其实不是这样的,尿液中之所以会出现糖分是因为当血糖浓度过高,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肾小管不能将尿液中的葡萄糖全部重吸收,这时候糖就会随着尿液排出体外,所以尿液就呈现出糖阳性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讲,尿糖也是可以反映出血糖的情况,如果血糖控制不好,尿糖就会明显增加,但尿糖还受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有时与血糖并不完全一致。所以,临床上,我们才会不把尿糖阳性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而是把血糖作为诊断糖尿病和判断其疗效的标准,但是一般也会用尿糖来帮助我们观察糖尿病治疗效果。
尿糖阳性,说明尿液里面的葡萄糖浓度比较高,这种尿液我们称为糖尿。糖尿是可以分成两大类的,一种是生理性糖尿,一种是病理性糖尿。
既然是生理性糖尿,就说明它是一种自然反应,所以是一过性的、暂时性的,不会导致对我们身体产生危害。
生理性尿糖主要见于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饮食性糖尿,就是在短时间内大量摄入糖分,比如喝大量的糖水或者可乐,这样会引起尿糖浓度增高;
第二种是应激性糖尿,在脑外伤、脑血管意外、情绪激动、剧烈运动和周期性四肢麻痹等情况下,延脑糖中枢受到刺激,让内分泌出现异常,从而导致暂时性糖尿;
第三种是妊娠中后期出现的妊娠性糖尿,妊娠以后尿糖就会消失。
生理性糖尿自然跟糖尿病没有太大关系,也不用处理,改善导致尿糖升高的因素,尿糖就会自然消失。
病理性糖尿就说明人体内部发生了改变,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病理性糖尿的原因也有很多,可以分为真性糖尿、肾性糖尿,以及由肥胖病、高血压等原因引起的其他糖尿。只有“真性糖尿”,才能指示出糖尿病。
鱼跃(YUWELL)血糖仪家用智能免调码血糖测试仪支瓶装试纸试条医用级精准血糖仪京东月销量1万好评率98%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旗舰店¥购买现在大家应该知道了,尿糖出现“+”,并不代表你就一定得了糖尿病。即便是正常人,尿糖也会呈现阳性。但是,既然尿糖呈现阳性,大家还是要引起警惕,它至少表明此时此刻你的身体不是非常健康。为了谨慎起见,大家最好还是检查一下血糖,以排除糖尿病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