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胃肠道间质瘤虽然不是胃癌,但是它是属于有潜在恶性病变的消化系统肿瘤,通常较小的瘤体为低危险度,肿瘤大小多在2cm以内,对于2cm以上的肿瘤多为中危险度和高危险度,除了尽可能的进行手术切除以外,术后还需要进行靶向治疗以防止肿瘤复发及转移。
男,56岁
胃肠道间质瘤-胃间质瘤,分期-无、基因突变-c-kit基因突变、转移情况-无。
年01月
手术-剖腹探查+胃部分切除术、放射-无、化疗-无、免疫-无、靶向-伊马替尼
手术治疗15天,靶向治疗年
完全缓解,呕血、黑便消失,随访复查肿瘤无复发
初识患者
邻居老翟一次遇到我,说他在2年前检查出有胃间质瘤,医生让他定期复查,可他总是没时间查,问我不去检查可不可以。我斩钉截铁的说,当然不可以,胃间质瘤也有恶性的,需要定期复查。他笑着说再等等,我无可奈何的摇头。可就在入院前1天老翟妻子打电话说老翟出现了呕血、黑便,伴有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呕吐物为咖啡色胃内容物。“这是上消化道出血啊,医院”。20分钟后我见到了老翟,神志清,腹部查体无压痛、反跳痛,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门诊以“上消化道出血”收治入院。
治疗过程
入院后进行床旁腹部彩超,仅提示有一个较小的肝囊肿。给予禁食,卧床休息,抑酸治疗,艾司奥美拉唑钠持续泵入,氨甲苯酸静脉点滴以止血。完善实验室检查、肿瘤标记物、心电图、胸片以评估其身体状况,血常规白细胞9.7×10^9/L数值升高,血红蛋白7g/L,红细胞2.46×10^12/L数值均降低。其余检查结果大致正常。观察期间老翟生命体征平稳,呕血一次,量约50ml。次日行胃镜检查示胃间质瘤?伴出血。上腹部增强CT提示腹腔占位胃间质瘤?左肾囊肿,腹腔淋巴结肿大。瘤体大小52*42㎜(如下图)。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69g/L,请胃肠外科会诊,目前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考虑胃部肿物活动性出血建议转科剖腹探查。老翟紧张极了,问我手术是怎么回事。
图示为上腹部增强CT报告
我解释道,胃间质瘤在增长的过程中很可能出现出血的情况,你现在就是如此。急诊手术一方面是为了去除瘤体,另一方面是探查出血的位置,否则继续这样出血可能会危及生命。转入胃肠外科积极术前准备,评估无明显手术禁忌症,急诊全麻下行剖腹探查+胃部分切除术。术中发现肿瘤位于胃体后壁近胃底处,大小约8*6㎝,未侵及周围组织,遂行胃部分切除术。术中输注去白悬浮红细胞,手术共用时2小时,术后给予禁食,胃肠减压,头孢噻肟钠静点以抗炎治疗,奥美拉唑钠静点以抑酸治疗,静脉高营养治疗以补充生理需要量。术后第7天开始少量饮水进流食,无明显恶心、呕吐、腹痛症状。
病理结果报回,符合胃黏膜下间质瘤,肿瘤大小7*5*5㎝,中等危险度,遂行基因检测示c-kit基因突变。术后需靶向药物治疗以控制病情复发。住院治疗15天后开始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服用了1个月药物后老翟找到我,问是否还要继续服药。给其复查胃镜示胃部分切除术后改变,血常规正常。我说道,对于GIST完全切除后用药时间为年,期间还要定期复查,如果出现复发还要调整用药剂量,所以现在还是要继续服药。
治疗效果
术后由于恢复需要,老翟禁食大约7天,逐步恢复饮食后无明显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的情况,排便正常,切口愈合良好,无红肿、渗出,随着病情的恢复,查体全腹无压痛、反跳痛,术后半年随访,复查上腹部增强CT无肿瘤复发,期间复查肿瘤标记物正常。疾病完全缓解。
患者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手术后胃的生理结构有所变化,饮食上需要注意规律清淡饮食,避免进食过于辛辣、不易消化的食物,注意饭后不要久坐,立即平躺,可以适当散步以增加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期间需要定期复查,术后可以每个月复查一次,之后根据恢复情况适当延长复查的时间。
医生感悟
胃肠道间质瘤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属于有潜在恶性的肿瘤,最常发生在胃,老翟在发现胃间质瘤之初,瘤体较小,据他描述大概1cm左右(未见报告单),对于较小的胃间质瘤,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比如胃痛、恶心、呕吐等。在明确为低危险度的情况下,是可以先不用治疗,但这并不表示要对它置之不理,是需要定期复查的,但是老翟却忽略它的存在,医院检查,以至于瘤体不断地增长,他也没有办法知道,当肿瘤快速生长血液供应不完整,瘤体中心会出现坏死,导致内出血。当复查发现肿瘤在持续生长时,就需要积极的手术干预,如果老翟进行定期复查及时手术,那么完全可以避免此次遭遇,大家要以此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