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糖化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血清中的糖类相结合的产物。
糖化血红蛋白,是指人体血液中血糖和血红蛋白结合的一种产物,通常可在体内存留2~3个月。
糖化血红蛋白,其正常的范围值可在4%~6%之间,而通过检查糖化血红蛋白,还可帮助综合判断三个月内的血糖整体控制情况,以及糖尿病的不同病程。
糖化血红蛋白,是什么呢?
糖化血红蛋白,可帮助监测血糖控制水平,同样在部分国家,会把糖化血红蛋白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一个指标。
那么什么是糖化血红蛋白呢?
糖化血红蛋白,是一种在红细胞中形成的蛋白质,与血糖有密切的关系。在人体内,血糖水平过高会导致血液中的糖化血红蛋白含量越来越多。糖化血红蛋白,也是评估患者三个月内血糖平均值的一项指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糖化血红蛋白,作为是糖尿病控制的金标准,了解其与血糖检测的关系也非常重要。
那么糖化血红蛋白,能完全取代血糖检测吗?
糖化血红蛋白的测试,无须特殊准备,仅需一次就能反映出一个人阶段性的血糖水平,甚至还可以反映三个月前的血糖情况。
但是,糖化血红蛋白测试并不能完全代替血糖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无法反映出血糖浓度的波动情况,无法确定正在血糖的测试中的血糖属于高或低。
因此糖化血红蛋白,主要用于血糖长期监测及评价糖尿病治疗效果。而对于定期检查血糖的糖尿病患者或高危人群,糖化血红蛋白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日常中,糖尿病患者在定期检查糖化血红蛋白的同时,还应该配合血糖自测,可以更准确地控制血糖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糖尿病有关系吗?
血糖,又称血中的葡萄糖,可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分解而来,糖化血红蛋白,则主要是由血红蛋白与血清中的糖类组合而成。
那么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有什么区别呢?
血糖测试,通常可即刻反映当时的血糖水平。而糖化血红蛋白测试,则主要反映患者近三个月左右的血糖控制情况。
血糖本身,容易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如进食、糖代谢、使用胰岛素、抽血时间等,因此人们需要在测血糖时候,通常选在空腹或餐后2小时的状态和时间内。
糖化血红蛋白,对于多种干扰因素如空腹、使用胰岛素等影响不大,是可以比较稳定且可靠地反映出数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控制情况的,因此糖化血红蛋白,也是被国际公认为糖尿病监控"金标准"。
但是如果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控制不好,糖化血红蛋白一般也不可能达标的。
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理想,其糖化血红蛋白大多数也可处于正常范围内。
那么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具体有什么关系呢?
1、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检测手段
糖化血红蛋白,是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检测手段。其根据2型糖尿病的防治指南,糖化血红蛋白高于6.5%是可作为糖尿病的确诊依据的,但糖化血红蛋白低于6.5%,也并不可排除糖尿病的可能性。
2、评估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糖化血红蛋白,可作为评估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风险的检测手段的。有研究发现,平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越低,与糖尿病相关的疾病风险越低,微血管并发症、心肌梗塞率等发生率也有所降低。
3、筛查糖尿病高危人群糖化血红蛋白,是可以帮助筛查糖尿病的高危人群的。由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上升,大部分是连续性的高血糖或糖尿病风险带来的,因此对于糖化血红蛋白高于6.0%的人群,应该积极进行有效的预防或干预等。
4、判断糖尿病的不同阶段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是可以帮助判断糖尿病的不同阶段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作为是衡量血糖控制的金标准,也可用于多种疾病如脑血管应急症等,进行有效鉴别的,帮助治疗时,调整正确的治疗方案。
写在最后:
糖化血红蛋白,是可以反映阶段性的血糖控制水平的,且与糖尿病不同阶段也有很大关系,因此日常种,既要进行血糖检测,还要对应进行定期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检测。